糖尿病,多数朋友都不陌生,不少患者都互称为“糖友”。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等情况,不少朋友也会不在意、忽视糖尿病。
但是,长期糖尿病还可能使身体并发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衰竭等严重疾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怎样的情况?
糖尿病是人体内代谢糖的能力发生了紊乱,这不只会表现出血糖的升高,还会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的硬化。
血管的硬化便是高血压产生的一个“温床”,此时,外周血管的阻力会增加,患者的血压便会进一步升高,并加重血管的负担。
中医是如何理解这种情况的呢?
首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胸闷不舒、心悸不宁、四肢麻木、健忘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多是由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所致。
气阴两虚,便是指气虚和阴虚同时存在的状况。
气虚是一种病机,是由于人体的元气不足而引发的脏腑功能衰弱。
这就像是,人体的保护罩破损了,外邪就不断侵扰人体,破坏人体基础的代谢工程。
阴虚,则是指人体内阴液不足,便会出现水分、血液不足的情况。
压制不住的阳气,就像多个太阳一样,会炙烤着身体内的脏腑。
此时,干旱席卷人体,人便容易缺水,想多喝水,但由于基础工程的破坏,多喝的水可能会直接排出,不能滋养人体。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坚持下去,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无力,阴液不足,则血液易淤堵,由此便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埋下种子。
因此,在针对此病症治疗时,通常需采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
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真的有效吗?
我们通过一例真实医案来了解一下。
之前,有一位62岁的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糖尿病5年了。
但是,近两个月,患者突然出现头脑昏沉、眼睛胀痛,像被锥刺一样的。
伴有胸闷、气短、心慌、四肢发麻的情况,还有糖尿病患者典型的多饮、多尿、疲惫无力的情况。
空腹血糖检测为9.4mmol/L。
:面色暗红,舌质紫黑,舌苔中间厚腻、边薄,脉细、有结象。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
:气阴两虚瘀阻脉络,阻碍气机升降,浊阴不化。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生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石斛,瓜蒌皮,花粉,刘寄奴,丹参,赤芍,桃仁,知母,益母草,川牛膝,代赭石,草决明。
在这个组方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便是补气,生黄芪、太子参便承担这个作用,具有很好的益气之效。
除了益气,滋阴生津是治疗阴虚体质不可或缺的。
太子参还能生津润肺;生地黄,养阴生津;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瓜蒌皮,清肺润肺,宽胸消结;益母草,清热利湿;知母滋阴润燥;花粉也有滋补营养、解渴之效。
治疗了气阴两虚,阻络的瘀血也需要清除,也就是给血管“打扫卫生”。
刘寄奴、丹参、赤芍、桃仁、益母草、川牛膝这几味药都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帮助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供给身体各处的血液、营养需求,使血液能够滋养脏腑。
代赭石,草决明,这两味药则是平肝潜阳之效,在其他药物滋阴的同时,这两味药要镇一镇过盛的阳气,以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一月后,前来复诊,自述大便通畅,头痛、胸闷、腹胀均见减轻。
因疗效较好,稍加调方后继续服用。
在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明显,头痛、胸闷、心悸诸症相继消失,复查空腹血糖6.8mmL。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并不是束手无策的,仔细辨证,探究病根,中医能够对症用药,从整体的、多方面地调理身体。
并且,中医并不只是抑制病情,而是通过调理,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临床病症比较复杂,一病可能多种不同症状,因此还是需要结合每位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