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医疗服务做到位,为百姓守好健康之门?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上做出解读。
张黎刚认为,“医疗服务最核心的就是信任。首先,体检机构的医疗设备要过关。其次,要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私立医疗服务机构很大的软肋是医生资源的薄弱。爱康集团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基因检测等科技的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人工智能+体检
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医疗细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眼底高清成像是爱康集团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体检时拍几张眼底照片,就能够查肿瘤、查慢病?有了人工智能,这些不再是天方夜谭,正在成为现实。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成像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4类严重威胁眼健康的眼底异常情况。”张黎刚介绍,截至去年12月底,近80万人在爱康做了眼底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豹纹样改变的检出率为72.8%,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比例为40.7%,黄斑部位异常的检出率为31.5%,杯盘比偏大检出率为8.0%。
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还让爱康帮助两位客户发现了意想不到的肿瘤。
去年,爱康集团旗下体检中心通过Airdoc发现了两例视乳头水肿,一位29岁,一位39岁。人工智能对两位客户的体检数据分析提示,存在视乳头水肿,有可能是脑瘤。但是,这两位客户没有颅内肿瘤的任何症状。根据体检数据,两位客户医院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颅内脑瘤。
通过眼科检查,最终发现了脑瘤,这让医生也很惊讶。
张黎刚介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对于患者怎么发现可能患有脑瘤的,医生也很惊讶。这位客户说,是通过体检时眼科检查发现的。后来手术做完以后,其中一位客户再回到我们体检中心,再做了一次眼底成像检查。最终发现,视乳头水肿基本上消失掉了。30岁-40岁是颅内肿瘤的发病高峰。大部分颅内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视乳头水肿是其中典型症状之一,而人工智能视网膜检查可以发现视乳头水肿。”
不仅是眼科领域,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筛查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深入。
爱康首先在眼科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做了全面提升。很快,在眼科检查方面,某些程度上可以取代医生人工的操作了,只是最终的结果还要请眼科医生做判断。
接下来,心电领域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每一个体检中心配两个心电医生。接下来,心电全部联网以后,人工智能读图,能够放大医生专家的经验和能力。所以,人工智能+体检,已经不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时。
新技术+体检
新冠疫情暴发后,互联网医疗需求猛增,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市值的暴涨。
张黎刚以三家已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举例。近半年来,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和美国Teladoc市值均已翻倍。从市值变化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预期非常强烈。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能否持续?
张黎刚认为,在较轻的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方面,互联网医疗相对传统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老百姓一旦习惯这种方式,很难回去。
作为一家体检机构,爱康正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