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信和教授师从国宝级航天医学科学家梅磊先生,潜心研究超慢脑波技术十八年,在国内率先提出“通过调动胰高血糖素来降低血糖”的理念,并在针对糖尿病的调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是他关于胰高血糖素在2型糖尿病调理中的重要作用:
1,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人体里糖多?还是人体缺少糖?
蔡教授认为:糖尿病是人体代谢综合症的一种,是由于错误的饮食习惯和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糖代谢紊乱,血液中有比正常范围多得多的糖,而这些糖由于细胞的受体脱落,不能进入细胞,转化为能量。细胞由于长期缺少能量,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2,西医是如何看待糖尿病?治疗糖尿病的?
西医普遍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所致的综合症,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激素等有关。而目前西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即促泌剂(磺脲类:格列系列;非磺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增敏剂(吡格列酮等)、抑制剂(拜唐苹、伏格列波糖片)这三类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
3,那么中医又是如何看待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呢?
蔡教授认为:
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发病有以下三个阶段
初期:肺燥多饮,谓之上焦虚;
中期:胃热多食,谓之中焦虚;
后期:肾虚多尿,谓之下焦虚。
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糖尿病症状,肾在五行中属水,肝属木,糖尿病患者在后期已经处于肾虚的状态,甚至有的糖尿病患者在后期肾虚到快要透析,五行严重缺水,水生木,缺水则没有能力濡养肝脏。因此肾虚必然肝亏,肾虚而肝亏在中医理论上就是一种内联关系。
肝亏就是肝功能下降,肝功能下降就会导致其合成和储存肝糖原的能力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餐后不到两小时就饿了,就是因为肝糖原储存不足。尤其是一些肥胖患者,脂肪细胞的占位使得肝功能严重下降,肝糖原的合成和储存能力衰减明显,饥饿感来的更快。
4,什么是糖异生?糖异生是如何起作用的?
糖异生,就是生物体将多种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普通人在饥饿缺少能量的时候,胰高血糖素就会开始工作,开始糖异生,将肝糖原转化为单糖也就是葡萄糖,以维持人体需要。
一般人都认为,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所以,在降糖药的制造设计中,在药性上都对胰高血糖素加以抑制。治疗糖尿病一定要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糖尿病患者的肝糖原已经储存不足,而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使用,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又有抑制作用,就会造成低血糖的必然发生。
5,胰高血糖素才是真正解决糖尿病的主要矛盾
蔡教授认为,从上面的分析看,胰高血糖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肝糖原用完而又没有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是不是一定会发生低血糖呢?其实内分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是不用担心的,胰高血糖素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它可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也就是说,当你体内肝糖原不足时,胰高血糖素就开始分解体内脂肪,将其转化为血糖。
研究发现,很多人不仅脂肪比率偏高,而且内脏脂肪奇高,有的人内脂指数竟高达28,很容易有脑梗和心梗的可能。而正常的健康体质,其内脂指数控制在10以下就是比较安全的。
其实我们强调,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症的重要特征。胰高血糖素的这一功能,将脂肪分解为人体需要的能量,既防止了低血糖的发生,又帮助人体清理了体内垃圾(尤其是血管垃圾),帮助血管恢复张力和弹性,降低血糖和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这个意义上说,胰高血糖素是一种好激素,是解决糖尿病这一疾病矛盾的主导因素。
综合系统调理技术的理论核心,就在于合理利用各种技术协同作用,充分发挥胰高血糖素在调理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提示
如果您对糖尿病有任何问题
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