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糖尿病联盟年数据显示,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为1.亿,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治疗周期比较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听到医生说“控制好糖尿病,积极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就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对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了莫大的信心。说到积极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糖尿病的一些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高渗昏迷等。一旦发生急性并发症,患者需即刻就医。对于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可以避免死亡风险;但如果患者伴有多器官损害,可能会直接影响其生存预后。
慢性并发症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由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引发。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以节段性病变为特点,因此往往需要置入多个支架。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下肢远端的中小动脉硬化更严重,因此治疗上往往比较困难。下肢动脉病变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早期表现主要有静息痛、足部苍白、足趾苍白、皮肤温度低等。微血管病变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若糖尿病控制不良,糖尿病患病后5~9年,约10%的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病15年后,约50%的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病25年后,80%~90%的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复视、眼部肿胀、阅读障碍等,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会导致失明。2
肾脏病变:可通过检测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与肌酐的比值进行早筛查,再通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判断肾脏损害到某一期。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是肾病损害的最后阶段,需透析治疗。3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身体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使神经受损,导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膀胱病变、胃肠功能障碍、脑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等。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早筛查,特别是高血压、肥胖、超重、血脂紊乱等高危人群。其次,对于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进行常规的并发症筛查。众所周知,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血糖监测、降糖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手段均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我国的糖尿病人群之所以日益庞大,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相关。由于中国人大多对高热量饮食不耐受、运动量不够,因此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至关重要。至于糖尿病确诊人群,只有正确治疗才有利于并发症预防。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建议
除了白糖、蔗糖和甜饮料以外,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进食,但要根据体重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合并症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状态,综合考虑吃什么、吃多少量、什么时候吃。例如半两米饭的能量与克西瓜相当,但由于水果升血糖速度较快,更适合在两餐之间、下餐之前或运动前进食。当空腹血糖过高时,出现酮症时,就不要进食水果,而应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控制血糖。在患者确诊糖尿病之后,所有的并发症都要比普通人高出很多,所以,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一定要配合医生定期做相应的检测,遵医嘱服用抗糖药物,防患于未然,就可以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