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群在我国呈快速上升态势,"血糖高"作为"三高"之一,在体检中成为中老年人的常态,随之而来的糖尿病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见,且极为凶险。
许多糖尿病人在初期并无明显症状,虽然体检发现血糖超标,却并不在意。糖尿病虽有"三多一少"之说,即饮水多、饭量多、小便多及消瘦,但这类症状往往并不典型,因此许多人觉得不难受就不用吃药,听任血糖持续升高,直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才后悔莫及。
糖尿病危害大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极大,会引起眼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血糖太高,还能产生对胰岛的"糖毒素"作用,造成胰岛分泌功能日趋下降,直至功能衰竭,加重病情。在我馆坐诊的专家刘浙伟医师向我们描述了糖尿病的严重危害。
有鉴于此,刘医师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有二:
第一、降低血糖至达标,使用中、西药物将血糖降至空腹7moml/L左右,餐后降至9以下即可,也不宜过低;
第二、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这点对有多年病史的患者尤其重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优势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立消渴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说,"其病变多发痛疽"。《河间六书*消渴总论》篇说,消渴一证,"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说明两千多年来,中医及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应对治疗的方法。
古为今用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刘医师总结出一套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法方药。
糖尿病肾病治则:养阴滋肾,活血固摄。滋肾以改善肾功能,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从而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活血固摄是为了改善肾小球微循环,恢复受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和消除尿蛋白。
病例:戴x,男,71岁。糖尿病史21年,患“糖尿病肾病"5年半。就诊时眼睑及面部浮肿,白天尿少,夜尿增多,神疲乏力,胃纳不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始终在1+~3+之间波动,尿肾功能检查,尿总蛋白和尿微量蛋白均较正常上限升高两倍以上,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
遂以上述治则熟地、萸肉、苁蓉、桑椹子养阴滋肾,桃仁、红花丶覆盆子、生地榆等活血固摄,连服8周复查,尿蛋白降至半个+,微量蛋白和尿总蛋白降至略高于正常,血肾功能已至正常范围。
糖尿病腿,俗称“老烂腿”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生肌。糖尿病腿红肿热痛,具有炎症的性质,为热毒侵蚀腿部之症,故以清解法消肿止痛;而老烂腿究其根源,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必须活血散瘀,养血生肌,改善局部微循环,方能使腿部恢复正常肌肤。
病例:陈x,女,67岁。糖尿病史15年,患"糖尿病腿"6年。两下肢自膝盖以下黯红,局部发黑,伴明显肿胀,按之凹痕几无回弹。诉小腿痛、胀、怕冷,已几乎难以行走。经多方治疗罔效,西医已建议截肢。
接诊后刘医师采用上述治则为主,因其较重佐以温阳通络为辅,只两个七剂,肿胀基本消退,痛胀感明显减轻。续服4周,腿部黯红逐步变淡,己能从容行走来诊,目前仍在服中药巩固恢复中。
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眼病、神经病变和心脑等大血管病,刘医师亦有许多成功病案。
刘医师强调,在并发症的治疗中,要始终兼顾血糖的控制,阻断病因,才能事半功倍。中药有不少药味能降低血糖,如地绵草、金果榄、黄连、黄精、桑白皮、鬼箭羽、天花粉等,可酌情选用。
医师介绍
福利
刘浙伟医师古为今用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法方药。即日起,刘浙伟医师送出10个义诊号,助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报名方式:
拨打-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END-
点这里“阅读原文”,开始报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