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生理环节之一。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具有双向调节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的作用,强效降糖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可以改善胰岛功能。
病例提供者:医院
病史资料
1、患者,男性,60岁。主诉:确诊2型糖尿病半年余,视物模糊3月。
2、半年前,患者因三多一少症状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调整为诺和锐30:18u-18u。近3月,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目前胰岛素用量为诺和锐30:22u-22u。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mmHg,服用硝苯地平片。有高脂血症病史5年。有吸烟饮酒史30年。
体格检查
T:36.5°C,BP:/90mmHg,身高:cm,体重:90kg,BMI:29.3kg/m2,超力体型。咽红,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心、腹查体(-),双足背动脉稍减弱。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1%,TG:2.88mmol/L。肝肾功能:正常。
C肽(ng/ml)释放试验:2.23(0分钟)、4.25(30分钟)、5.38(60分钟)、3.21(分钟)、2.41(分钟)。
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颈动脉、双下肢血管超声:正常。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振动阈值升高,温度觉减退。
诊断
1、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3、高脂血症。
病例小结
患者,中老年男性,60岁,有2型糖尿病史半年。
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少运动;高盐、高脂饮食;体重超标;烟酒史多年;对疾病不重视。
患者血糖高,胰岛功能稍差。HbA1C:8.1%。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出现慢性并发症。
入院后多次复测血压升高,开始予以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并积极降脂(阿托伐他汀)治疗。
随着DM进展HbA1C及血糖控制愈加困难
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
存在低血糖风险
降糖方案调整
患者认为胰岛素注射过多且血糖控制不佳。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及运动。
起始降糖方案:西格列汀mgqd,门冬胰岛素30:22u-22u。维持降糖方案:西格列汀mgqd,门冬胰岛素30:14u-14u。
疗效
(12周后复查)身高:cm,体重:84kg,BMI:27.4kg/m2,HbA1C:5.8%。
C肽(ng/ml)释放试验:4.52(0分钟)、12.41(30分钟)、13.53(60分钟)、7.87(分钟)、5.11(分钟)。
无体重增加、消化道反应、低血糖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等表现。
用药小结
对于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可以:
改善胰岛功能。
控制体重。
与胰岛素联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HbA1C。
无消化道及肝肾功能副作用。
1天1次,患者依从性良好。
专家点评
牛力副主任医师
医院
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常务委员。承担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和武汉市卫计委科研项目。
该病例是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病程约半年,依从性差,门冬胰岛素30针控制欠佳,且出现视网膜并发症,尚有一定的胰岛功能。
针对这类患者,治疗的重点在于保护好胰岛功能、积极控制并发症,选用利于控制体重的降糖方案。
该患者不宜继续加大胰岛素的剂量,在加用西格列汀后,出现了令人兴奋的结果。不仅血糖控制达标,而且胰岛素的剂量明显减少,体重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更关键的是复查胰岛功能发现胰岛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DPP-4抑制剂是诸多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之一,特别是西格列汀作为代表药物在降糖效能、肝肾安全性、心血管安全性等全面超越其他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作用于糖尿病发病的核心环节,几乎可以和所有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依从性好,药物经济学佳,应成为我们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