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接用嘴对瓶喝了三罐啤酒,死于细螺旋体病,实验证明瓶体受到鼠尿污染……”这是日前在 有,医院的医生工作30多年也没接诊过1例
在这条热转的 医生告诉记者,这个病是确实是存在的,还真和鼠尿有关系。细螺旋体病又叫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类似细菌的生物,宿主非常广泛,家畜、野生动物都可以携带,但主要传染源还是老鼠。钩端螺旋体随老鼠排泄物排出后污染土壤和水源,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可能会使人染病。
医生表示,江苏并没报告过“鼠尿病”病例,另外鼠尿病的发病期也不在冬季。虽“鼠尿病”确实存在,但是工作30多年,从来没遇到过。
谣言大解剖
1.易拉罐上会有“鼠尿病”细菌吗?
这种菌“娇贵”得很,离水存活时间只有几分钟。
沾鼠尿的“夺命饮料”这个故事让人“信服”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确实不能排除易拉罐上有沾上鼠尿的可能。那么在沾有鼠尿的前提下,所谓的“致命细菌”会传染到人体吗?
据了解,“鼠尿病”细菌得以传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水。一旦离了水分,钩端螺旋体存活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已。感染钩端螺旋体的病例,也往往接触过有水的环境。比如在水田里耕作、挖掘隧道、或是参加过抗洪救灾的工作。这种细菌“娇贵”得很,要在可乐罐上存活下来,非常难。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钩端螺旋体通常都是经过皮肤或粘膜的破溃进入人体、进而感染的。除非口腔等消化道有溃疡的存在,否则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也不大。
2.染上“鼠尿病”三天夺命?
很好诊断,用青霉素就能控制病情。
周日喝啤酒,周一入院,周三就去世,尸检才找到原因?在 医生告诉记者,鼠尿病是有一些典型的症状的,比如初期会发烧、头痛,很快会出现黄疸,有一些患者还有出血性的症状,有些病例还会出现呼吸道损伤等等。它的检测也没有那么难,一项小小的化验就可以了。
至于“鼠尿病”会对人体有多大的损伤,也是因人而异的,轻症的不少患者还能自愈,所以有些医生也不主张对轻症患者用药。周东辉主任医师表示,如果不及时治疗,重症的“鼠尿病”会导致死亡,但一旦确诊的话,用青霉素就能控制住病情了。
如果说非有什么事实和三天搭边的话,那就是“鼠尿病”的潜伏期一般只有三天,发病确实比较快。
3.那鼠尿真的就不恐怖了吗?
本身无毒,带病毒可能引起出血热。
那么鼠尿真的就一点危害都没有吗?其实鼠尿本身是无毒的,但是如果带有病毒的话,还是会给人体带来一些损害。相比较几乎见不到的“鼠尿病”,因为鼠尿中带有的病毒,导致患上出血热的情况周医生倒是接诊过的,但数量也很少。流行性出血热并不是新鲜病种,早前这种流行病曾肆虐一时,之后随着鼠类动物的逐渐减少,这种病的发病率也大大降低。现在出血热通常发生在农村地区,通常因为人接触了被老鼠的尿液、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和环境而感染的。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这种出血热现在也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4.医生意见:可乐、啤酒对瓶“吹”没有大问题
“老鼠通常喜欢有香味的食物,所以可乐罐、汽水瓶并不是老鼠会污染的重灾区。”医生表示,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着饮料罐直接喝饮料,这没有大问题。如果拿到手的饮料罐确实比较脏,那擦一擦也是必要的;如果你特别爱干净,喜欢用吸管喝饮料,也是可以的。至于直接喝,也不会有大问题。
至于 实际上,早在年,有媒体就对鼠尿可乐罐致命的谣言进行过抽丝剥茧的分析。科学松鼠会成员,古生物学博士生Ent就援引了著名流言破解网Snops的追踪,列出了这条谣言演进的“前世今生”。令人吃惊的是,这条谣言已经整整存在了16年多,并且在流传中不断“丰满”起来。
◎年10月,消息在国外网上出现,但当时没有任何受害者的信息,只是说“一个家人的朋友”。
◎年9月,主人公成了夏威夷的一个仓库管理员,在打扫完特别脏的仓库后,不幸感染某种汉坦病毒,最后全身器官衰竭,医院。这个故事没有结论,只是说尸检结果已经送做进一步研究。
◎年-年,故事主人公“四处搬家”,出现了各国版本,主人公也遭受各种不幸。
◎年,虽然故事主人公是个比利时女子,但故事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中文版的这个故事里,一位比利时女子星期天去划船的时候把几罐可乐带上了船里的冰箱,然后周一住院,周三去世。最后的研究结果出自西班牙的机构。
◎年,中文版故事继续,不过这位女子“搬家”到了北德克萨斯,研究也转移到了莫须有的NYCU机构。
◎年,主人公也成了中国人,地点在广州花都区,故事里没了划船的情节,但因为“危险就潜伏在国门之内”,因此引发的恐慌更大了。
◎年,主人公成了“琼州市一美女“,“肇事”饮料从可乐变成了啤酒,其余情节均不变。
来源/扬子晚报、果壳网
本期监制/宣明栋主编/江平编辑/江永韬
喜欢本文↓↓↓这里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