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边个话事顶尖大咖这么说

有约君说

漫漫控糖路上,糖尿病患者时常产生以下困惑:

得了糖尿病,制定治疗方案时该听谁的话?

糖友的“降糖心得”、“治疗方案”,对自己有没有参考价值?

如果觉得“血糖控制不理想”,医院去看吗?

血糖应该一天测几次?

胰岛素什么时候用?……

对这些疑惑,我国糖尿病治疗权威、医院内分泌科翁建平教授和2型糖尿病专家许雯副教授,近日应邀主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糖尿病圆桌会时,一一作出解答。

QA

Q:治疗糖尿病,谁的话语权“大”?

A:医患协同,别盲目“穿别人的鞋”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得了病后往往会有一种疑惑:作为一种自主控制的慢性病,在治疗中到底是“自己说了算”还是“医生说了算”?在翁建平看来,治疗糖尿病中所谓的“话语权”应该是专科医生与患者二者协同。

“在掌握糖尿病治疗,糖友首先要做的必要前提是找对‘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医生,如果在治疗疾病中,少了这种‘找对人沟通’的过程是不行的。”

翁建平表示,在找对医生后,必须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然后让医生来做相应的问诊和检查来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患者要告诉医生自己怎么发现糖尿病、血糖高到什么程度、日常生活习惯甚至是有无家族史等,然后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肝肾功能、胰岛功能情况等,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过程不是单纯意味着‘糖尿病治疗交给谁来做决定’,而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应对的问题。”

但是,很多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后,他们都会“习惯性”地跟自己同样得病的糖友进行对比,看看他们如何治疗,而更有甚者则是直接“跟风”用药。在翁建平看来,这是糖友“放弃了自己的治疗决定权与话语权”。

“糖尿病作为一种个体化的疾病,医生治疗方案都是‘量身订制’的,例如有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到了‘管住嘴、迈开腿’,但是他们有可能血糖控制不好,这里面可能有患者自身原因,而医生的治疗方案,是针对其血糖控制不佳的病因制订的,糖友盲目‘跟风’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翁建平提醒,盲目地跟从别人的治疗方案不但对血糖控制不利,还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以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二甲双胍”为例,很多患者一得了2型糖尿病,就会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前去盲目吃药,但其实这种药物对于有眼底出血、肾损伤或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合用的,若盲目使用有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在结合患者提供的信息和检查后,会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只要患者按着去做,一般都错不了。”翁建平说。

Q:每天血糖监测应该几次好?

A:不能等到“有症状”才测

在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日常的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有的糖友有可能一天会测好多次血糖,有的糖友则等到”有症状“才测,那么血糖应该要怎么测才对呢?

许雯表示,在日常血糖监测方面,“一次不测”和“有症状才测”是糖友必须避免的“雷区”。但是具体一天要测几次,需要针对不同病程和治疗方式来决定。“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为主的、用药物的以及打胰岛素的糖友,监测方案都不一样的”,医生应该给糖友相应的指导。

不过许雯也介绍,很多糖友在复诊时,往往直接要求开药,而没有提供具体的血糖监测结果,“有时候问他们甚至是没有测”,这种“只开药不说血糖控制”的方式,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就没有办法判断用药后血糖控制的具体情况,“尤其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血糖监测数据,你连跟医生谈治疗方案的依据都没有”。

Q:胰岛素应该什么时候用?

A:时机可向前推

许雯介绍,1型糖尿病患者,要终身使用胰岛素;而对于2型糖尿病,过去认为胰岛素是控制疾病的“最后王牌”,如今研究发现,胰岛素加入糖尿病治疗的时机,可以更加积极地“往前推”。

包括翁建平教授牵头领衔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立刻在两周到三个月时间内使用胰岛素治疗,整体状态就可以得到改善,其中有50%的糖友可以在一年之内什么药物都不用,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胰岛素也有副作用。许雯提醒,使用胰岛素,首先要警惕低血糖风险,其次是某些患者在大量使用胰岛素后,体重有可能增加。何时使用胰岛素,要以医生的评估方案和患者病情为准,“在这方面医生的话语权应该更大”。

有糖友提问,某些胰岛素后面标注“30”或“50”,代表什么意思?许雯解释,这些数字是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在这些预混胰岛素中的具体比例,“针对不同患者,用的种类也不一样”。

Q:糖尿病治疗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A:1型“糖妹妹”也能当妈妈

翁建平表示,年在国家卫计委大力支持下,由他牵头进行了一项“1型糖尿病疾病管理和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项目,“通俗来说,就是让‘1型糖尿病患者圆了当妈妈的梦’”。该项目在全国11家医院开展,广州地区为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项目启动近两年时间内,已经有近名1型糖尿病育龄期女性,成功孕育分娩了健康宝宝。

“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仅占3%,它给患者造成了很多困难:除了疾病控制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社会接纳以及生活方面也是障碍多多。1型糖友群体是更需要关爱和帮助的。”翁建平表示,发起这个研究项目是希望告诉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社会大众,只要病情控制得当,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2型糖尿病方面,许雯表示,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2型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有关联。近期,国内外有多种新药已经或准备上市,“这意味着,医生和患者将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在翁建平教授牵头进行的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4期临床研究中,对超例患者的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若超过7%以上时,及时采用二种及三种口服降糖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避免患者长期暴露于不必要的高血糖状态。

Q:患者应该频繁换主治医生吗?

A:不建议

部分糖友对自己治疗效果不满意,往往会有“货比三家”的心理,医院,听其他医生怎么说。个别网友甚至会频繁更换主治医生。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连贯性,翁建平表示,并不建议糖友频繁更换自己的主治医生。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这种急切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可能认为“专家出的方案解决不了问题”,希望能找一个经验更丰富的医生来看。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会尊重前一位医生的判断,再结合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复杂,我会请患者再跟着我治疗一段时间,等他病情稳定后,再建议他转回前一位医生那边进行治疗。”

翁建平强调,绝大多数糖尿病专科的医生都能为糖友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首先,专科医生对于糖尿病已经理解得较为透彻,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糖友遇到的控病问题。其次,糖尿病并不是那种“短时间需要多次复诊”的疾病。不少糖友可以一到三个月去看一次医生,医生再依据糖友血糖控制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糖友平时依据治疗方案行事,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医学指导

医院内分泌科翁建平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专家许雯副教授

文/信息时报记者贝贝、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编辑/吴婉虹

视觉中国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蒙查查!钼靶、B超、ABUS,筛查乳腺癌到底该选哪个?

不在孩子面前抽烟,就能让他避开二手烟?还有三手烟呢!

戒烟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心脏病没得防?中医教你如何养心

满满干货的名医大讲堂笔记来了

裸眼3D手机“纠正”假性近视?概念是很好,但真相是……

除了打破水银温度计,原来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些地方可能接触汞毒……

尿液泛泡泡原来是这种病的早期信号

美白护肤的柠檬水,竟然还能预防这种病

沉浸在自以为是的爱情里,为何难以被叫醒?

“洗洗更健康”?根本不是这样的,听听专家怎么说……

儿童哮喘多久不发作才算控制住了?关于儿童哮喘,你可能想知道这些问题

得了糖尿病就得“平淡是真”?这样吃水果,你也可品尝“甜蜜”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吃货营养课堂

补钙

补血

春季养生

养生

膏方

药膳

药材

食疗

八段锦

天炙

颈椎病

食肉菌

淋巴瘤

口腔溃疡

常用药

体检

男科

产检

分娩服务地图

感冒

胃炎

中风

痛风

白血病

膝关节

血压高

胃癌

肠癌

乳腺癌

肿瘤

二孩

坐月

产后运动

产后恢复

多囊卵巢

母乳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宫颈癌疫苗

瑜伽

运动医学

更年期

老年痴呆

求医指引

名医大讲堂

备孕

急救

辅助生殖

[近期热点活动]感动瞬间

最美笑容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

赞赏

长按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l/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