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隔壁的尿槽被呲的嚓嚓响,身旁的哥们露出如释负重的表情,反观自己那打不开的膀胱,就像顶楼的水管压力不够强,欲流不流,不仅涨得慌,还得忍受着身后排队人群诧异的目光。
直到最后一个人舒坦地离我而去,他前脚一踏出门,水柱便高高越过我面前的尿池,浇在墙壁,响起噼啪的冲刷声。
尿不出来是个大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要泌尿系统疑似出了什么毛病,那接下来的联想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然后在百度了症状以后,吓得差点扇自己耳刮子。
不过有一种人,前列腺既和尿道都没问题,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尿,但身旁有人就不行。这就是膀胱害羞候症群。
所谓膀胱害羞症,也叫尿羞症,它实际上跟膀胱和鸡鸡没多大关系,是属于一种妄想被迫害的潜在心理问题。
通常在别人的注视下,或患者认为别人在注视他的情况下,就会紧张,并随着时间越久就越尴尬,从而把尿不出来的现象加剧。
“尿到一半有了进了厕所,硬生生的尿道就关闭了,彷佛它有自我意识一般。”
“人一走,尿道就自然打开。空旷的厕所里只有一个寂寞的我。”
一般来说,那种一进厕所就往隔间里冲,并且谨慎反锁的那种,就是这类人群。
他们会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方便,以防尿不出来之后引发的一些列蝴蝶效应。
即使憋爆尿泡,也不会去人多的洗手间伤自尊。
害羞的膀胱使他们不能在人前肆意痛快,只能甘愿在人后享受属于排泄者的那一份孤独。
早在年,有研究者就探寻了这一现象。
他们发现,如果在男厕里毫无防备地遭遇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离受试者的距离越近,受试者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才能开始小便。
长期以往,那么就算熟人之间也会产生这种反应,最后逐渐变成一种芥蒂。
据统计,世界上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尿尿不敢当着人。
毫无疑问,公共厕所就是他们挥刀自宫级别的噩梦,那是死活尿不出来,使再大的力也出不了奇迹,并且还得均匀局部发力,以免把屎给弄出来。
10分钟之后,埋着头用余光斜视两旁,假装抖一抖把鸡鸡塞回去,边在内心辱骂自己边装作漫不经心。
我的朋友对个人空间领域分化比较警觉,比较有领地意识。
一有人来就会紧张的僵住,为此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一个大活人经常在公众场合被尿给憋哭。
据他说,在这种状况下的人一定不能被催促,他要是感到身旁的人哪怕有一点挑衅、蔑视、嘲笑的意味,就能让他们紧张感直线升级,再度加强警戒,从而在愈发的慌乱中夹得越紧。
现在他正在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克服这道难题。
当尿意快贯穿膀胱的一瞬间,所有人眼前的世界都是灰暗的,而对在公共场合的尿羞问题人群而言,这就是世界崩塌的前一刻。
很多可以挥洒自如的人无法理解这种痛苦,他们用最野的方式尿出各种花样,享受猛龙过江般的愉悦,在快意的同时忽视了被尿涨懵逼了的朋友。
“所有人都在尿,你也想尿,但该死的尿羞症逼得你只能强颜欢笑说自己没有尿意。”
这个在全世界流窜的心理疾病,正在被世界所逐渐重视:
美国政府将厕所设立在广场、公园、视野暴露的地方,以助患病人群突破自己。是一种极限疗法。
柏林对民众随地小便表示爱理不理,以自由式的模式让人们对公开小便不再恐惧。
只有挑战自己的底线,才能战胜羞耻,找回自信。
“自从逼着自己在公共场合撒尿,我找回了一个朝气蓬勃的自己。”
“触底才能反弹,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公开撒尿以后,我放下了心防,变得更加阳光。”
“现在我找了一个可爱的女朋友。”
抽刀断水,这是尿者之道。
而我的朋友,现在每次都要我看着他小便,并且就在昨天,在我还没尿出来之前,就尿完了。
看着那个大方的他非常自然地把东西放回裤裆,拴好假爱马仕皮带,抚平衣服的褶皱,阔步走出公厕。
风吹起他的长发,我由衷为他感到高兴。真是好样的!
还有半泡尿憋在膀胱里,我在想,下次得换他来盯着我尿了。
———
beebee可能是你见过的最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