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尿了”是时下不少年轻人惯用的口头禅,然而尴尬的是,现实生活中却真的有人笑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举
个
例
子
家住福州的陈女士自从今年2月份生完宝宝之后,每当咳嗽或大笑时,小便就会不自觉地漏出。起初,陈女士并没太在意。不料时间久了,漏尿的次数和量竟越来越多,弄的陈女士非常尴尬,最后不得不穿上了纸尿裤。不堪其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诊断陈女士患的是压力性尿失禁,该病的主要表现就是腹压突然增加时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漏尿。医生分析,陈女士很可能由于顺娩时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盆腔肌肉和韧带损伤,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指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漏出。人体正常排尿功能的实现需要大脑、神经、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的共同作用。任何原因造成储尿期的膀胱压力过高或尿道阻力下降,都会造成尿失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相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1.
年
龄
生育的次数、初次生育年龄、生产方式、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孕多产、生育年龄过大、自然分娩、生育大体重胎儿的母亲更容易患上压力性尿失禁。尤其产后身体尚未恢复就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盆底组织更易松弛,发病率则更高。
2.
生
育
肥胖女性由于腹部脂肪堆积,导致腹压增高,可对膀胱产生较大的压力,因而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较高。
3.
肥
胖
由于工作紧张、压力过大、焦虑情绪等造成膀胱肌肉的反应过敏,无法抑制膀胱收缩而引起尿失禁。
4.
精
神
因
素
压力性尿失禁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专家推荐女性患者以下三大自我训练法,能够有效缓解尿失禁。
一是盆底肌锻炼
站立,双手交叉置于肩上,脚尖呈90°,脚跟内侧与腋窝同宽,用力夹紧。保持五秒钟,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20次以上。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每日3次,每次至少进行15下,每下持续10秒以上。
二是耻骨肌锻炼
指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之后并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有助于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
三是盆底肌肉训练
采用立位、坐位或侧卧位,与呼吸运动相配合,深吸气时,慢慢收缩尿道口和肛门,此时患者感到尿道口和肛门紧闭,并有使肛门向上提的感觉,接着屏气5秒钟,然后呼气时慢慢放松尿道口和肛门。这样每次连续收缩、放松训练持续15~30分钟,每天训练三次。
1
不要憋尿,有尿意时应立即排尿。因为经常憋尿会引起膀胱肌强直性收缩,从而导致肌肉疲劳性损伤。
2
避免摄取刺激膀胱的食物及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以及某些药物等,避免过量饮水(正常成人一天的饮水量约为毫升)。
3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肠,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4
加强锻炼,特别是盆底肌群的锻炼,如提肛肌训练、仰卧起坐运动等。
5
产后妇女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
6
肥胖者应适当减重,以减轻对膀胱的压力。
7
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膀胱,而且吸烟时引起的咳嗽会诱发尿失禁。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健康知识公益讲座
内容
如何降低坏胆固醇
主讲
内科黄飞翔主任医师
时间
年5月27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
医院康复治疗楼二楼健康宣教室
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踊跃参加,可带上病历现场咨询,随赠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小资料。
福建省二院
健康管理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