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现代化以及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无论是已开发国家,还是开发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加。
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失明和截肢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渐渐增加,在年纪大于六十五岁的老人族群,有高达近百分之二十的罹病率;换言之,在此年龄层,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肥胖的老人危险性更高。
老年人糖尿病大多数为第2型糖尿病。且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的敏感性下降,病人常常没有口渴、多喝、多尿的典型糖尿病症状。因此老年人首次出现糖尿病症状时,往往较为严重,而有许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常在例行体检才被发现有糖尿病。
对于老人糖尿病的治疗,必先知道其特殊的并发症为何?方可对症下药。
老人糖尿病常见之并发症有急、慢性之分:
1.急性并发症:
此急性并发症通常随年龄增加而更加严重,死亡率亦逐步跳升。常见的有酮酸血症、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最主要之原因为老人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或肺炎,加上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水分摄取不够以及肾功能之衰退老化而引发严重之并发症。另外的常见急症包括低血糖昏迷,最多见的原因是降血糖药物之使用不当,加上体内代偿性荷尔蒙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之反应能力差,通常恢复较缓,因而加添其生命危险。
2.慢性并发症:
多起因于老化加上长期糖尿病控制不良所导致。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中风和冠状动脉疾病而小血管病变则包括神经病变,眼睛病变和肾脏病变。这些都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或行动不变之原因。
a.常见眼疾: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
b.肾脏病变:因高血压控制不好,加上不当使用的消炎止痛剂及抗生素等药物而恶化最后需洗肾。
c.神经病变: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无力以及难耐之神经刺痛。
d.周边血管病变:截肢通常是其最后之选择,而且半数以上之病例发生于六十五岁上的老人,而且其病足截肢再发率亦高。
e.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老人较易发生心肌梗塞,且续发之心律不整、心脏衰竭以及猝死机率皆较高。
f.脑血管病变:由于病人多有明显动脉硬化症,而好发脑血管栓塞。
糖尿病的恶化:
下列说明因糖尿病恶化而引起的糖尿病性昏睡,与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状。
一、糖尿病性昏睡:
通常在体内的胰岛素不敷使用,无法充分利用糖类作为能量,所以血糖值会上升不会下降,因为身体无法利用糖类作为能源,就找上了脂肪组织,也就是脂肪组织被当作热量使用。
脂肪组织当作热量使用时首先脂肪组织会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而这些脂肪酸会被输送到肝脏,而这些脂肪酸就会被转化成酮体释入血液中,供给体内细胞当作能源。但由于酮体产生太多,使血中的酮浓度会急遽增加,而体内细胞又只能利用一点点,使血中的酮浓度会急遽增加,而使酸性。酮值增加就会引起中毒症状,导致糖尿病性昏睡。
同时,当血液流经肾脏,肾脏无法回收高量的酮,就造成了酮尿症,连带的水份及电解质也会增加,因此病人会出现脱水、虚弱。
二、低血糖症:
糖尿病人有时会发生低血糖症。所谓低血糖症又名胰岛素休克,胰岛素反应,低血糖休克或低血糖反应,由于饮食及运动的配合不当所造成,最常见的原因是,用餐或吃点心的时间错误的缘故。
正常的血糖,以某一固定值为中心而增减,并不会造成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其标准值是mg/dl,也就是CC血液中,含有mg的葡萄糖。血糖也就是血中葡萄糖的含量。罹患糖尿病时,此一数值会大幅度增加,即血糖会增加到mg/dl或mg/dl的程度。
治疗糖尿病时,血糖下降,则表示糖尿病的病情,受到控制。但是血糖在正常值以下,大幅度下降时,亦有引起低血糖的危险。
所谓低血糖,也就是血糖下降50mg/dl以下。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非常疲倦,手会发抖,出冷汗,并有痉挛现象,严重者;甚至造成昏睡而死亡。
血糖下降的程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值,就非常危险。以血糖本身而言,血糖过高,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障碍,但血糖太低时,则有立刻丧生的危险。
通常糖尿病患者若施行饮食治疗法,以减少血糖,也只能减少到正常的范围为止。如果过度减少血糖,造成低血糖,就非常危险了。
不过,如果过分强调低血糖的危险性,因而忽视对糖尿病的治疗,则时日一久,又有引起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相反地,如果强调血糖较高,没有危险的话,而任由血糖不断的增高,最后亦会造成糖尿病性昏睡的后果。
任何事情,都以中庸之道为主要原则,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
预防低血糖的方法是定时进食,吃点心,不做剧烈的运动。工作量须与医师商量。
使用胰岛素及口服药者,随身携带牛奶糖或糖食,于感觉全身无力、头痛或眼花撩乱,视力模糊时,及时服用。
由于以上种种并发症带给病人极度的痛苦,加重家属照顾上的负担以及国家社会沉重的经济负荷,加上治疗效果不彰,所以预防之道远胜于“亡羊补牢”之憾。
糖尿病的检验与种类:
一、糖尿病的检验
糖尿病的检验,亦要有尿糖检查与血糖检验:
(一)尿糖检查:
欲知有无罹患糖尿病,主要是检查尿液里面是否含糖分。但是,尿的含糖值在空复时会显现异常状态,而呈现糖尿之暂时性现象称之为饥饿糖尿。所以,尿中含有糖分并不能立刻断定罹患了糖尿病。此外,健康的人如摄取过多的糖质,也会呈现暂时性的糖尿。另外,有时肾小管吸收不良的肾性糖尿病也会产生糖尿。所以,须经明确的诊查,才能断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二)血糖检查:
事实上,必须血液中的糖值较常人高时,才称为糖尿病。故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应了解血液中糖分(葡萄糖)之浓度。因糖尿病者其血糖值较常人高,根据血糖值即可知道症状的轻重。尿糖的检查可在家庭中进行,而有关血糖的各种检查,医院与医师商确才行。
二、糖尿病的种类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
有糖尿病的人,在症状上大致是相同。但是,在病型上却有所差异。譬如,容易发生在中年肥胖者的病型和发生在年轻人的病型,两者是不一样的。这在年前就知道了。随后由于各种的实验、精确的检查、理论的发展、经验的累积等等综合起来,在年的世界为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糖尿病专家委员建议把各种糖尿病型分成三类,如下:
1、胰岛素依存型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Ⅰ型糖尿病
2、非胰岛素依存型糖尿病
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Ⅱ型糖尿病
3、其他的糖尿病
(二)胰岛素依存型糖尿病(IDDM)
IDDM的特征是病症发生时很急,容易发生酮症(ketosis)。为了预防酮症(Ketosis)的发生,以及维持生命,不得不用胰岛素(Insulin)注射。这种病型多发生在年少的人,但是也可以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家族性的发病率比NIDDM低。至今所谓的不安定糖尿病,以此型较多。以欧美来说,发生此种病型的人,比我国更多。
(三)非胰岛素依存型糖尿病(NIDDM)
在台湾和日本,患有这种型的糖尿病人较多。病状发生的情形较缓和。虽然年轻人也会发生这种病型,但是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发病时,很少有酮症(Ketosis)的现象。在治疗上,也并不一定需要胰岛素。
(四)其他的糖尿病
这是指由别种特定的疾患所引发出来的糖尿病。由药剂引起的糖尿病也属于此类。这种糖尿病当然不是IDDM,也不是IDDM。现将其病名列记如下。
1、胰脏疾患:先天性胰岛欠损、囊胞性纤维症。
2、内分泌疾患:褐色细胞肿、Aldosteron症、末端巨大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Cushing症候群、Prolactin分泌肿疡、Glucagonoma等。
3、药剂引起:Thiazide系利尿剂、Steroid荷尔蒙、甲状腺荷尔蒙、Phenothiazin系药剂、Catecolamin等。
4、胰岛素受容体异常:失天性脂肪萎缩症、胰岛素受容体抗体等。
5、遗传性疾患:糖原病、脂肪萎缩性糖尿病、成长荷尔蒙单独欠损症、Friedreich失调症、Haemochromatosis等。
6、其他:营养失调等。
糖尿病的防治:
当人体的某部分器官发生疾病时,治疗的重点是,不要使产生疾病器官的机能过分活动,宜使其休息,减少负担。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以恢复血糖的正常值为治疗目的,有关治疗法的主题可以说是食物疗法和运动疗法。使用这两种方法没有效果时,即并用胰岛素注射疗法与口服药疗法。
在病症严重时,仅使用食物疗法是不行的。如患糖尿病性昏睡或有并发症而不严格的限制饮食,就要借助胰岛素或内服药,以控制血糖或尿糖。
一、食物疗法: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疾病。不过,糖尿病可以获得充分的控制,患者也可以过着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
大部分的糖尿病,仅靠饮食治疗法,就可以控制,换句话说,只要遵守饮食治疗法,糖尿病是一种可以维持于近乎治愈状态的疾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够仅靠着饮食治疗法,就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例如少年型糖尿病,仅靠饮食治疗法,是绝对无法控制病情的。而需要注射胰岛素,与饮食治疗法同时施行,才能够保持治愈状态。至于成人型糖尿病的多数患者,只要严格遵守饮食治疗法,大致上也能够保持治愈状态。
不过,往往有些患者即使严格地控制饮食,而其血糖浓度依然很高,尿中依然有多量的糖分出现。尤其,患者有感染症、肝脏疾病,或其他的并发症时,为了治疗这些并发症,就是成人型糖尿病,也需要注射胰岛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饮食并不是需要特别的调配饮食,其实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吃一样的东西,只不过是要考虑卡路里的含量,以及营养的平衡而已。
(一)订定一天的总热量:
食物疗法的前提,是必须依照个人身体状况,量身订定一个人一天从食物中摄取的总热量数。在订定这个数量前,须留意下列五点:
1、物疗法的针对,就是要从日常的食物中减少一些糖分和热量。吃什么都可以,只要不可太多。一切食物都要算出热量,而且总热量不要超过裁定的数字即可。
2、如果一个人整天静静地躺着,他也要消耗1卡路里的热量。这个热量我们称为基础热量。所以,虽然是病人也不能摄取低于基础热量的食物。但是,如果要减肥时,则可以减至一天只要卡路里即可。
3、定一日的总热量,首先要量病人的体重和身高。身高(cm)-=标准体重(kg)。譬如,cm高的人,标准体重就是-=65(kg)。现有的体重如果是85kg,就太肥胖了,如果50kg就太瘦了。接近65kg是最好,±10%为71.5~58.5kg时还可以。尽量调到标准体重即可。
4、次要考虑到病人的年龄、性别及工作的轻重。然后来决定一日所需的热量。工作轻的人,每一公斤(kg)的体重只需要25~30卡路里(calorie)的热量即可。有病多消耗的人或劳动稍多的人则需要30~35卡路里。中等劳动的人为35~45卡路里。重劳动的人则需要45~55卡路里。但是,除了减肥之外,最少不能低于20卡路里。
5、在举列说明,一位公分的男性轻工作的人,他一天所需要的总热量是多少呢?由上述的说明,我们知道以他的工作而言,1公斤的体重需要25~30卡路里。以标准体重来算的话如下:
(cm)-=65(kg)
65(kg)×25=(calorie)
65(kg)×30=(calorie)
所以,他一天所需要的热量是~卡路里,采取折中大约为1卡路里。但是,肥胖的人还可减至卡路里,太瘦的人可增至卡物里。
(二)均衡饮食的分配:
平常我们必取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矿物质等种类。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三大类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有如煤炭,也就是产生热量以供活动的原动力。同样维生素、矿物质与水等,也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三大营养素在体内充分的被利用,是身体所绝对需要的物质。
营养素中,有的可在体内制造出来,有的体内无法制造,须从摄取的食物中获得。在决定所需的热量时,能够摄取得到各种所需要的营养素的食物,才被称为营养均衡的食物。一般人都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只须禁止砂糖等甜的东西、或限制米饭等的摄取。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不仅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也必须注意。
在决定热量的范围内,继续摄取营养素均衡的食物,会使糖尿病的治疗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人体所需的热量都由食物而来,那么怎样分配才理想呢?依经验来说,50~55%由糖类而来、30~25%由脂肪而来、20%由蛋白质而来。举例来说,一天需要1卡路里的话,其热量来源如下:
由糖类得到1×(50~55%)=~卡路里
由脂肪得到1×(30~25%)=~卡路里
由蛋白质得到1×20%=卡路里
另外,在食物分配时,也必须留意蛋白质每日不可少于1g/kg(体重),发育期的小孩每日需要2g/kg(体重)、在妊娠中的妇女需要1.5/kg(体重);糖类一天不可少于~g;脂肪会促进动脉硬化,所以少吃(约1/3)饱和脂肪酸,多吃(约2/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三)糖、蛋白质与蔬菜:
在均衡食物的摄取食中,有几点概念值得留意:
1、糖类的摄取:
摄取过量的糖质食品,血糖就会上升。为处理血液中的糖份,很需要胰岛素。已经非常衰弱的蓝盖罕士岛,为了要应付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于是更加衰弱。这时就会产生疾病。但是若去掉食物中的糖质,或太过限制糖质,反使蓝盖罕士岛的功能迟钝。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减弱。最后研究的结果发现,摄取少量含糖质的食物,较能促进体内营养的效用。
值得一提的是,牛乳约含糖5%。乳糖不会使尿糖增加,所以很受欢迎。同时牛乳还含有3%~4%的蛋白质含脂肪。一公升的牛乳相当于一百公克米饭的热量,但糖的含量却非常的少。因此在严格限制糖时,牛乳可以大量的使用。
2、蛋白质的摄取:
蛋白质可以补给热量,同时也是人体制造血液与肌肉中最重要的营养素。
胰岛素及其他荷尔蒙也得自蛋白质。
人体中的蛋白质可形成糖质或脂肪,可是糖质与脂肪却无法形成蛋白质。由此可知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
蛋白质是由二十几种氨基酸组合而成。即各种氨基酸组合,就能产生种种的蛋白质。我们摄取的蛋白质在体内被消化之后,即分解为各种的氨基酸,然后再组合成身体各部分需要的蛋白质。
有些氨基酸可在体内被组合,但仍有八种氨基酸,则无法在体内合成,须要从食物中补给才行。这种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必须氨基酸在动物性蛋白质或大豆、大豆制品中含量很多。
3、蔬菜的摄食:
蔬菜不含蛋白质与脂肪,同时糖质的含量也很少。
蔬菜类由于有纤维素,胃肠对其吸收力不佳,因此不须计算热能。
蔬菜的容积很大,容易使人有满腹感,所以很适合作为糖尿病的食品。
二、运动疗法:
运动是抑制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未患糖尿病的人固然有益,对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性健康维护也有功效。运动不但可以增加体力,而且可以增强心脏、血管及肺的机能。
成年后才发作的糖尿病,主要的原因在于体内虽有够胰岛素的水准分泌,但是体内有关的器官,像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欠佳,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与这些组织的结合,使胰岛发挥它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细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进而使血糖降低,并节省胰岛素的消耗。此外运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或中性脂肪质的含量,这些脂肪质的过剩,通常是意想不到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或动脉硬化等原因,而糖尿病患者并发血脂肪增高,血管硬化及胆结石的机会,要比平常人高,适当的运动,通过脂肪代谢的改善,可以减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运动治疗法,与饮食治疗法相同,个人的差异非常大。每一位患者,应当与主治医生研商,找出最适于自己的运动,以及最适宜的运动量。同时有些运动必须因时制宜,因此,应当在主治医生的指示下,慢慢的增加运动量。
最适当的运动,就是每天能够规则进行的运动,例如上班时,走一段路,或者不坐电梯而爬楼梯,每天一定的时间作体操等等。当然,若职业上每天已经需要做激烈运动的人,就没有必要再施行运动治疗法了。
各类运动中,最容易实行的运动是步行。
当你实行步行运动时,要比平常的走路要快些,并且在运动后能够达到稍微出汗的程度,才有效果。譬如,1分钟走80公尺,走20分钟就能消耗卡路里(2单位)的热量。走快一点的话,1分钟走公尺,走15分钟就够了。再快的话,1分钟公尺,走10分钟就能消耗卡路里的热量。这要看看自己的体能,从上述3种方式之中,选择任何1种皆可。
最好的自然标准是,步行后精神爽快、身体轻松、微微出汗、不觉得太疲倦,并且在10分钟以内,即可以回复到运动前的心跳数。
另外,运动疗法虽对糖尿病者非常有效,但过度的运动可能产生反效果。过度的运动会使身体疲劳,血液中的酮增加,产生酸血症,导致症状恶化。
尤其必须留意,运动的时间最好在饭后三十分钟左右,血糖值上升时较为洽当。空复时运动,当然应该避免。
最后,必须注意的是,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是不能做运动的,譬如有高血压、蛋白尿、眼底所见异常的病人。
基本上老人糖尿病之处理原则与年轻型病患并无差异:其包括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定期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形和心理建设及支持。
只是在某些处理原则上要有所变通。如运动可以改善老人的血脂肪以及葡萄糖耐受性,唯必须量力而为以免引发低血糖昏迷、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甚或猝死症。
所以要经医师评估后,无严重心脏病史、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剥离、重度高血压之情形,逐量调整病人之运动量。绝不宜做举重运动;有明显周边神经病变者不宜跑步运动;所以游泳及踩脚踏车较适于大多数病患。
此外老人糖尿病较易发生血糖过低故对于药物之选择或胰岛素之使用及血糖控制之标准也要有所考量。而这些病人常合并其他系统上之疾病造成视力模糊,行动不变和必须服用多种药物等等.这些也都是在治疗老人糖尿病所须注意的事。
老人糖尿病就如同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需要一个医疗团体,家属合并人本身之密切配合才能再这日益老化的社会生活的更有品质及尊严。
来源:台湾长期照顾关怀协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