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知识糖尿病,如何选择合适的用药方

作为糖尿病患者,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血糖每天都是波动着的,有时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有的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更多的则是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就目前而言,暂时还没有哪一种降糖药物能够针对所有致病环节,同时解决各类糖代谢异常。在多数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往往需要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1

取长补短,提高降糖效力,减轻或抵消副作用;

2

减少单药的用药剂量,避免剂量大引起的副作用;

3

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和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4

延缓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使血糖及早达标。

目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Ⅳ抑制剂共计六大类。

二甲双胍凭借其卓越的降糖功效、良好的安全性、优良的性价比、能够降低体重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诸多优势,被国内外一致作为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和全程用药。

下面就讲讲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各种联合用药方案:

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

适应证:此方案比较适合体型肥胖、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的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侧重降低空腹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侧重降低餐后血糖,两药联合不仅可以同时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还可以明显减轻体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餐前低血糖的风险。

但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联用后可能会增加患者胃肠道不适感。

双胍类磺脲类

适应证:对单用双胍类药物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与磺脲类药物联用。

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及糖异生,因此,两药联合堪称是针对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作用机制互补的理想配伍。

不仅可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还可抵消单用磺脲类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改善脂代谢紊乱。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适应证:本方案适用于有重度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方案。

二甲双胍主要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

两药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降糖作用。此外,二甲双胍还可抵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

双胍类格列奈类

适应证: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时,可考虑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快进快出的特点,可以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且不易发生低血糖;而双胍类药物则对空腹血糖水平作用更强。

两药联用可使血糖控制良好而且不增加病人体重,低血糖事件的风险比磺脲类与双胍类药物联用明显降低。

双胍类DPP-Ⅳ抑制剂

适应证:单用双胍类药物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DPP-Ⅳ抑制剂单用降糖作用稍弱,主要侧重降低餐后血糖,将DPP-Ⅳ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并有潜在的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

对于降糖药物的使用,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为主,尤其当常规剂量的单一药物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更要及早采取联合用药。二甲双胍作为口服降糖药的“基石”和“百搭”,可与其它各类降糖药联用,既可增强降糖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药物的副作用,不失为糖尿病临床治疗的理想之选。

Hello,伙伴们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l/1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