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关于糖尿病的认识

308仪器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92208.html

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病,实际上因我国古代没有建立血糖测量的意识,也没有相应的方法和工具,根据糖尿病的症状,在传统中医学中归于“消渴”范畴,消谷善饥而渴,故多饮,这直观而详细的概括了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在当前,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较高,患者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的症状。那么中医眼中的糖尿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医学对于消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也是后世研究消渴理论的渊源所在,消渴病名为在《素问·奇病论篇》中首次记载,有“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胃中热则消谷、令悬心善饥”等言论,所描述的症状与糖尿病临床症状颇为相似,总之,《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的相关言论,在当前临床研究糖尿病提供了较高的参考。至汉代张仲景提出主要机制为温热肾虚,首创药物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药物,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金元时期,形成了以养阴为主的消渴治疗体系。古代医家关于糖尿病病机的不断完善,为当前研究糖尿病建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糖尿病为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引起的甜汁下泻而成,即水谷精微物质随小便流失引起,西医认为糖尿病为胰岛功能异常,在分泌不足的胰岛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胰岛即是中医所说的膵脏,是人体腺体之一,一可分泌胰液帮助消化,二可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均受胃气濡养,胃气壮盛,五脏六腑功能才能正常,脾气虚弱引中气下限,使得脾的运化升清减退,导致五脏六腑营养中断,累及五脏后胰腺因失去正常的水谷精微物质,其机能逐渐的衰弱导致功能减退,由此不能正常的分泌胰岛素,才会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疾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l/10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