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扩散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28/8632950.html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对人体造成损害。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是现代人才会有的疾病,其实,它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从古代很多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糖尿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道路上的一大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昨天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学校课堂上,医院的黄新文主任以《糖尿病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为题为前来参加糖尿病管理学校的40多位糖友进行授课,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糖尿病的发展史、糖尿病药物治疗发展历程以及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等知识。开讲之前,黄主任说:“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古代已经出现,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有限,很多人在患病之后,往往很难控制血糖和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极高,尤其是很多1型糖尿病婴儿,出生后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可以说,在古代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活在黑暗中。”
1糖尿病的诊断方法:目前,糖尿病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点:1、采用WHO(年)的诊断标准。2、依据静脉血浆血糖。3、医院的专科医生来确定。4、要除外继发原因和疾病。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mg/dl)或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mg/dl)。
当无糖尿病症状时:既只有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必须在另一天按上述2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
3糖尿病诊断中的基本概念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空腹血糖: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状态的血糖。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IFG):FPG≥6.1mmol/L(mg/dl)但<7.0mmol/L(mg/dl),同时负荷后2hPG<7.8mmol/L(mg/dl)
糖耐量减低(IGT):FPG≤7.0mmol/L(mg/dl),同时负荷后2hPG≧7.8mmol/L(mg/dl)但≤11.1mmol/L(mg/dl)
应激性高血糖: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OGTT的检测方法:
1.早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4小时)后口服溶于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g)。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
2.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小时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3.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5.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g。
6.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
4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2型糖尿病多重、复杂的病理。
中国2型糖尿病最新防治指南。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治疗方案,首先从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有控制体重、健康饮食和运动三方面。
改变生活方式之后可从口服制剂和非胰岛素注射方面进行(如: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氯茴苯酸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胆汁酸螯合剂、多巴胺2受体激动剂、胰淀素类似物等药物治疗)。
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高血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年龄:对于年纪大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患者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尤其是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2、患者体重:是否有胰岛素抵抗或缺乏;
3、性别: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4、种族/人种:是否有种族或遗传差异;
5、患者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疾病(如二甲双胍、TZD、肠促胰素等)、心衰患者(避免TZD)、肾病患者(避免二甲双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肝功能障碍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注意),低血糖患者(避免胰岛素、SU)
最后,黄主任还讲述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使用胰岛素就说明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
解答: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唯一的降糖物质。口服药往往是通过刺激,让胰腺更多的分泌胰岛素。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胰岛素,能够减轻胰腺的负担。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另外,H还不会对肝肾造成影响。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上就不能停?
解答: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外源注射人工胰岛素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不足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刚开始血糖较高,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仅能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保护胰腺。待恢复胰腺部分功能之后,改用口服药,也能很好的控制血糖。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低血糖?
解答:无论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只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定期检测血糖、适时适量的调整用药剂量,就可以避免低血糖。
误区四:注射胰岛素会容易长胖?
解答:身体是否发胖的决定性因素是热量摄入的多少。如果一个人热量摄入多消耗少,自然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而胰岛素促进血液中糖的利用,可改善身体细胞的营养状态,因此体重会比治疗的有所恢复。所以,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治疗,可以避免发胖。
误区五:打胰岛素针很痛?
解答:采用专门的胰岛素笔,配合专门的注射针头,注射过程无痛感。一般来说,使用针头超细,直径0.25毫米或长度5毫米的枕头,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里面,不接触肌肉,感觉不到任何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解答: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力的武器,降糖效果最强。
真正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经济负担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足、冠心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病......
另外,人工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且国产人工胰岛素(联邦优思灵)比进口产品价格要低。
最后,黄主任说:“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治疗也将不断更新和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和实时血糖监测仪器等先进设备,不仅可以改善自我血糖监测不连续的缺点,而且还可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状况并发出警报。相信未来,人类必将战胜糖尿病。”
黄主任的授课得到了众多糖友的喜爱和称赞,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授课结束之后,医院的医务人员还为前来听课的糖友免费测血糖,分发营养餐。糖友们纷纷表示能够参加这样的糖尿病公益学习班,对健康的帮助非常大,有了这些糖尿病控制预防知识,一定能更好的保障健康,快乐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