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管理指南基于证据的监测和治疗进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最新发布的年KDIGOCKD(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指南中提出了新的糖尿病管理指导意见,今天在这里就分享给大家。

第1章:糖尿病和CKD的综合管理

1.1.1观点:糖尿病和CKD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降低肾脏病进展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图2)。

图2慢性肾脏病伴糖尿病

图2显示:

对于所有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适当运动,营养管理(控盐),戒烟、监测和控制压、控制血脂、控制血糖;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应使用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和RAS阻滞剂(沙坦或者普利类药物)

对于一部分患者(通常是高危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1.2.1推荐: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患者启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治疗,并将药物滴定至可耐受的最高批准剂量(1B)。1.3.1推荐:糖尿病和CKD吸烟者戒烟(1D)。

这个图显示吸烟会显著升高糖尿病的风险,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升高37%,戒烟后降低至14%,吸二手烟者为22%。此外吸烟还会升高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应尽量戒烟!

第2章:糖尿病和CKD的血糖监测和目标

2.1.1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糖尿病和CKD患者的血糖(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和血糖代谢的总体情况,其测定结果不受患者抽血时是否空腹、抽血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饮食、运动、情绪变化以及应激等因素影响,是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HbA1c检查;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每三个月检查一次HbA1c;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2.2.1推荐:未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和CKD患者,HbA1c目标范围应个体化:6.5%-8.0%(图3)(1C)。HbA1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图3中显示了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目标的各种因素。慢性肾脏病分期越高,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越严重、合并其他疾病越多、预期寿命越短、经常出现低血糖、不能及时获得低血糖治疗措施、高龄等因素都需放宽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值(8%)。没有这些风险的年轻患者应严格一些,控制到6.5%

图3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的决策因素

第3章:糖尿病和CKD的生活方式干预

3.1.1观点:糖尿病和CKD患者饮食应个体化,多吃蔬菜、水果、谷类、纤维、豆类、植物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坚果;少吃加工肉制品、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

3.1.1推荐:未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和CKD患者建议维持蛋白质摄入0.8g/Kg(体重)/d(2C)。

3.1.2推荐:糖尿病和CKD患者建议每天钠摄入量<2g(或<5g氯化钠/d)(2C)。

3.2.1推荐:糖尿病和CKD患者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累积分钟的体育活动,或者与心血管和身体耐受相适应的运动量(1D)。

第4章:2型糖尿病(T2D)和CKD患者的降血糖治疗

4.1观点:T2D和CKD患者的血糖管理应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列净类药物)一线治疗,以及血糖控制的其他药物(图4)。推荐:T2D、CKD(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1B)和或SGLT2i治疗(1A)治疗。使用二甲双胍和SGLT2i未达到个体化血糖目标的T2D和CKD患者,或无法使用这些药物者,推荐使用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1B)。

图4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降血糖治疗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锻炼、营养和控制体重)。首选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和SGLT2i(列净类药物)。国外可以用到CKD4期(eGFR30ml/min以上),国内目前只能用在CKD3b期之前的患者(eGFR45ml/min)。若血糖控制不佳则可加用GLP-1RA(利拉鲁肽)、DDP-4i(列汀类药物)、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格列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等。当然这些药物的剂量也要根据患者肾功能水平进行调整。

第5章:糖尿病和CKD的管理方法

5.1.1推荐:糖尿病和CKD患者实施结构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图5)(1C)。

5.2.1推荐:建议决策者和学会决策者实施以团队为基础、整合侧重风险评估和患者自主参与的糖尿病和CKD患者的综合管理(2B)。

糖尿病的患者应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控制血糖的技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动力;鼓励实施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方案;改善和降低心脑血管风险;鼓励参与药物、血糖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社会计划;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图5

有效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计划的关键目标

华西肾科秦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d/5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