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年1月-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例,研究组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运动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经中医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运动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均P<0.05,研究内容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保证患者的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患者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中医护理;2型糖尿病;血糖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H型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容易加重患者肾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药物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二甲双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标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施有力的中医护理干预服务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年1月-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例,研究组例,研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中医护理,具体中医护理内容如下:
(1)辨证施护。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饮食要做到合理搭配,同时食应有节,患者要定时定量进餐。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辨证施护。
(2)中医食护。按照食药同治、食药同源的原则指导患者饮食,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设置不同饮食。
(3)情感关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贯穿防治全过程,确保患者掌握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的防治方法,了解口服注射剂的使用和调节,告知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患者情绪过度,超出生理控制的限度,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导致病情迅速恶化,难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护理人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基于人为因素的护理策略,特别是强制护理时,情感护理的范围是亲切关怀患者的治疗,加强与患者的积极沟通,讲解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从患者家属入手,在家人的帮助下,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精神状态,帮助他们战胜疾病,坚持治疗。同时,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长期患有糖尿病,甚至长期服药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血压也存在一定的波动。运用中医辨证法对负性情绪患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知识结构等进行心理疏导,以启蒙、情胜等心理疏导进行情感疏导。为患者进行情绪辅导,同时引入东方医学五星级疗法,适当且主要的重点是平息情绪。同时,它可以帮助在此期间建立信心。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轻松,患者更愿意配合。
(4)睡眠管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环境,通过草药足部按摩、耳穴按压、头部天文穴位按摩等方式进行睡眠管理,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护理人员可能会按摩病人的腹部,以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沿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胃部,有助于提高肠胃蠕动的能力,帮助消化吸收。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功能也得到改善。也可以在按摩腹部的同时,以患者可接受的强度,使用穴位按压技术按摩肾穴、发穴等。每天按摩一次,每次3-5分钟。改善措施,例如睡前泡脚,可以帮助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水温要控制好,不要太烫,不建议饭后30分钟内泡脚。
(5)运动管理。指导患者以阴阳调和的思想进行运动,向患者介绍中医护理中的疾病相关知识、运动对身体阴阳的重要性、运动训练等。循序渐进的方法。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轻度运动,建议饭后1小时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果患者不累,每次分钟,老年或危重患者应力所能及。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运动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s表示,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方法
(1)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并给予心理引导、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预后发展、治疗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观察组患者全面的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情志护理、食疗调护、运动养生护理等。(3)中医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患者病程长久,易对精神产生刺激,因此在进行中医护理时要了解患者的情志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疏导,认真倾听患者倾诉,为其创造发泄抑郁的机会,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保持精神舒畅、五脏调和的状态,这样患者才能气血平和、稳定自律。(4)中医食疗护理: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多饮、善饥能食。在护理方面,首先要向糖尿病患者详述饮食治疗的作用及重要性,取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其次饮食要以凉润清淡消渴为主,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禁止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烟酒及燥热补品;第三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质数、年龄、体力活动量等指标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标准,并监督患者严格按照标准膳食,以保证营养需求,又不加重病情。(5)运动养生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热量,减少脂肪堆积。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及身体素质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
运动,如餐后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过度劳累。
3结果
3.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中医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血糖控制率、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39%、6.12±0.98、9.89±1.36,治疗依从性评分为85.98±2.12,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血糖控制率、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89.29%、9.36±1.03、14.01±1.98,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0.36±2.36,且均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3.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运动评分比较
患者经过中医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健康、身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研究组分别为86.25±3.12、84.36±2.88、86.12±2.78、84.58±2.41,对照组分别为71.23±3.69、70.69±2.67、71.36±2.58、70.89±2.4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运动评分研究组分别为96.36±3.69、31.21±2.45,对照组分别为88.69±3.54、20.96±1.87,且均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4讨论
T2DM是代谢紊乱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对T2DM患者机体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干扰其心理健康情况,导致患者日常生存质量下降[1-6]T2DM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服务,采取控制血糖干预、环境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方法,促进血糖指标维持平稳[7]很多T2DM患者出院之后难以维持住院期间的用药计划,加上未有效控制饮食、未坚持运动锻炼等,导致T2DM患者出院之后发生血糖指标控制效果不佳情况,引发日常生活质量降低[8]
2型糖尿病是临床高发且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最终结局必然导致胰岛功能的衰退[9]。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于中医的“脾瘅”“消渴”“肥胖”等范畴,仝小林院士提出糖尿病全程分为郁、热、虚、损4个自然演变分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一般具有由实转虚的特性[10]。
糖尿病的虚实与胰岛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在临床实践中,2型糖尿病往往由于血糖升高不显著而无临床症状,或者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代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干扰素γ、
瘦素等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也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导致β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2-5]。炎症因子导致β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这一过程,与《黄帝内经》所言“壮火食气”颇为类似,炎症因子正如“壮火”,胰岛β功能正如“正气”[11]。可见,早期胰岛素抵抗阶段,病机以“壮火偏盛”为主,治以泻实为主;胰岛功能不足阶段,则以“正气不足”为主,治以补虚为主。
根据数据挖掘分析,统计发现目前糖尿病的临床所用中药大体可分为清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知母、地骨皮、泽泻等;益气药:如人参、黄芪、山药、甘草、大枣等;养阴药:如麦冬、熟地黄、山茱萸等;活血药:如丹参、红花、川芎等[7-8]。这些中药对于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有着不同的作用,根据胰岛功能的状态加以合理选择和运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在清热药中,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通过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其机制尚未明确,但众多实验证明了这一点[9-11]。与此同时,临床疗效研究发现小檗碱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至于其对胰岛β功能的影响,有研究证实小檗碱可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基础胰岛素,并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提示小檗碱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胰岛功能实现控制血糖的目的。清热药的另一重要代表黄芩,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降低肥胖小鼠的摄食量、体质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葡萄糖及高胰岛素耐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研究发现黄芩苷能明显抑制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升高,为临床应用黄芩苷治疗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提供依据。另有研究表明清热泻火的栀子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可能与栀子苷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有关[7]。泽泻具有泄热渗湿的功效,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泽泻多糖能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高脂诱导大鼠HOMR-IR及血脂水平,提示泽泻多糖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积极作用。以此表明,糖尿病早期实热阶段,应以清热泻实对抗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稳定。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护,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11]。中医护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和现代康复学的理念,实现中医护理技术与糖尿病修复护理模式的有效融合,以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提糖尿病的康复护理效果[7]。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血糖控制率、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39%、6.12±0.98、9.89±1.36,治疗依从性评分为85.98±2.12,对照组的血
表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运动评分比较
糖控制情况,包括血糖控制率、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89.29%、9.36±1.03、14.01±1.98,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0.36±2.36,且均P<0.05,说明经过中医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综上,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保证患者的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患者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倩,牛杜娟,张耀丹.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6(3):-.[2]王方方,平衡针降糖穴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研究[J].光明中医,,37(1):-.[3]张琰,席玉红.耳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36(24):-.
[4]陈兰.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血糖变化情况[J].糖尿病新世界,,24(24):9-12.
[5]张秋妹,戴蕾,林梅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4(21):-.[6]龚彩霞.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37(24):-.[7]杨海冰,谌小丹.中医特色护理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19(24):70-72.
[8]徐方卉.中医康复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血糖与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16(18):-.
[9]陈喜芽.中医耳穴压豆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NE、5-HT及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42(6):-.[10]陈雪芳,林立英.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护理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8(24):61-62.
[11]纪立.中医延续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