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痛苦的不是漫长的控制,而是血糖控

有人说,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毕竟,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

可是,如果因你的大意导致失明,你又怎么可能遗忘?

一、黑夜给了她黑色的眼睛,她却把它用到失明

45岁的陆女士患糖尿病多年,血压也不正常、随情绪波动偶尔升高。陆女士平时忙于生意,又因生意经常外出联系客户,没有系统地治疗和复查,被嘱咐平时注意多监测血糖、血压也顾及不上。

某一天早上,她突然觉得双眼雾蒙蒙看不清东西。但并未引起她注意,因为这之前她就经常感觉眼睛发干,自己认为可能是最近劳累过度引发。去附近药店随便买了缓解视力疲劳的眼药水。就这样滴了一周仍不见好转,还出现视力下降。又一天的早上醒来,眼前突然感觉被一团‘黑花’遮住。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糖尿病引起的双眼视网膜大出血。

经过一周的治疗。医院带着医生开的药又奔波在客户间。直到有一天,久坐后起身时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医生检查确认视网膜导致脱落,已无法挽回。

现在的陆女士,眼前只剩下光感。已习惯了忙碌奔波的她只能每天在悔恨中打发下半生……

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现在,因为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病例越来越多,在门店里也能见到这种情形的病人,而且年纪越轻,眼部病变情况越重。“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的患者,50%会出现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在15年以上的患者,80%会出现眼部病变”,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

主要原因是多数糖尿病患者像陆女士一样早期没什么症状,直到视力严重下降才到眼科就诊,对‘糖网’的危害认识不足,耽误了治疗时机。

三、其实,抓住可以挽回的时机,做几件并不复杂、简简单单的事就可以达到预防视网膜病变的目的。

提醒糖尿病患者,从确诊糖尿病之日起,一定做到:

1.经常自我监测,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苭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水平。如果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血压及高血脂进行治疗,以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果已发现有病变要减慢其发展。

多项研究显示,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无论有无症状,每年进行眼底检查。

如果经常有眼干涩、容易迎风流泪等异常现象、或者突然视力下降,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要及时检查并增加检查的频次。

3.改变饮食结构。

最理想的饮食应由高比例的纤维膳食、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组成。这种饮食结构,可帮助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以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都有哪些症状?

现如今,糖尿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再稀奇,甚至在高发地区十个人中,就有近一半的人是患有这种疾病的,所以大家对于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楚和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的话,那么就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以便在自己可能患病的时候能够及时诊断。

◆糖尿病症状一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糖尿病症状二多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为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这也是得了糖尿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症状三多食: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多食是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

◆糖尿病症状四消瘦: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是明显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其实患上了糖尿病表现出来的症状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饮水增多的症状,伴随着体重下降,皮肤症状改变,饮食增多,那么就可以确定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以便能够让自己及时的进行治疗。

四、糖尿病的常用药品二甲双胍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二甲双胍的常用剂型有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胶囊)和缓释片(或胶囊)。所用二甲双胍剂型不同,会在药效、起效速度和毒副作用等方面有所差异。

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也有区别,各藏“玄机”。

1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

此种剂型应在每日进餐的同时或餐后服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规律用药,还可以与胃肠道食物混合,减轻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如果采取此种服法,仍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考虑更换成二甲双胍肠溶或缓释片(或胶囊)。

特别提醒:

二甲双胍的胃肠反应多出现在用药早期(约前10周),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

2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

肠溶片(或胶囊)是药物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直接抵达作用地点——小肠,从而发挥作用。这种剂型克服了普通片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既减轻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又可最大限度增加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

二甲双胍肠溶剂型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当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药物浓度也相应较高,作用较强,较好地覆盖了餐后血糖高峰期,从而达到有效的降糖作用。

3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

缓释片(或胶囊)是以凝胶包裹药物,每日仅需服用一次,即可达到缓慢释放、平稳降糖的效果。由于采用缓释技术,药物在胃中溶解量大大减少,从而也避免了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最好在餐时服用缓释剂型,这样食物可轻度延缓其吸收,增强其缓释效力。

个别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可早晚餐时分两次服用。

特别提醒:

缓释片如果掰开或嚼碎服用,就破坏了包裹药物的凝胶,缓释片就变成无缓释作用的普通片,因而每日1次的用量,无法控制全天血糖。所以应当整片吞服,不得掰开或嚼碎服用。

控糖有方选好药!

全国仅两家批准文号,专利保护期20年;

联合用药,优势互补,增强降糖能力;

完美组合,一线降糖药,同时兼顾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减少单次服用量,有效降低副作用。

(撰稿人:熊雪梅、初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jc/5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