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几大误区:
误区一:我现在还年轻不会得糖尿病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更是趋向西方的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加上坐得多、运动少、饮食不规律,因此现在很多人才40多岁就被诊断为糖尿病。
误区二:小症状不在意,糖尿病露端倪
不能以典型的三多一少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如出现皮肤瘙痒、不明斑点等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误区三:素食杂粮多吃无害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误区四: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
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它甜味剂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食用过度。
误区五: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不少人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效。事实上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产生低血糖,甚至出现饥饿性酮症。
误区六:用了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一些患者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暴饮暴食,会加重胰腺负担,因药物服用过量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概率;粒米不进,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摘自《中国蜂产品知识普及规范读本》
蜂胶与糖尿病
1、蜂胶中黄酮类、菇烯类化合物具有促进外源葡萄糖合成肝原糖,并对胰岛细胞起保护作用;其所含梓醇、蝶茂等物质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蜂胶中铬、钙、锌、镁、钾等微量元素有激活胰岛素,改善糖耐量,参与胰腺细胞功能调节等功效。其次,蜂胶能对伴随糖尿病带来的高血脂、脑血栓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对强化免疫、抗氧化、净化血液、排毒杀菌等有重要作用。
2、蜂胶的抗病毒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同。蜂胶中含有的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和抗病毒组分,对恢复胰脏功能的作用是积极的。蜂胶能活化细胞,促进组织再生,对修复病损的胰岛细胞和组织,作用是肯定的。蜂胶与蜂王浆合用,效果更好。
3、蜂胶能强化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力,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多个蜂胶保健食品经试验表明,蜂胶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体产量,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对胸腺、脾脏及整个免疫系统产生强有力的功能调整,增强人体抗病力与自愈力。
4、蜂胶的抗氧化作用。人体内氧化过程会不断产生自由基。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升高与血糖升高有关。蜂胶是公认的天然抗氧化剂。蜂胶中的水飞蓟素能清除过剩的自由基,稳定生物膜,对胰岛损伤起保护性作用,阻止血糖持续升高。
5、蜂胶可以清理血液。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胆固醇,而蜂胶对高血脂、高胆固醇有明显调节作用,有助于对糖尿病的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