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期专家
医院刘静主任医师
采访视频
1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多种并发症息息相关
1)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增加主要来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加快。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年龄更早,进展成临床心血管事件更快。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日间血糖水平大部分处于餐后状态,因此,餐后高血糖的升高易导致全天血糖水平的升高,餐后高血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卒中
餐后高血糖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通常被视为卒中的独立预测指标。RIAD研究显示,相较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CIMT的关系更密切。DECODE亚组分析也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预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优于空腹血糖[1]。
3)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被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最常见的是运动神经病变和感觉神经病变。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危险的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
4)肾脏及视网膜病变
许多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会增加葡萄糖对组织的毒性,从而加重肾脏、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另有研究显示,控制餐后高血糖使HbA1c降低0.5%~1.0%,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45%[2]。
综上可见,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能够通过多重机制控制餐后血糖
GLP-1R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类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降糖药物,可通过多重作用机制来控制餐后血糖:
1)通过延缓胃排空降低餐后高血糖并维持餐后血糖稳态;
2)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来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T2DM患者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3)持续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3]。
3利司那肽延缓胃排空效果显著
延缓胃排空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非常有效,因此,选择延缓胃排空效果优良的GLP-1RA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在临床中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一项为期8周的头对头研究对比了GLP-1RA利司那肽20μg、利拉鲁肽1.2mg和利拉鲁肽1.8mg的延缓胃排空效果,结果显示GLP-1RA利司那肽胃排空时间显著长于利拉鲁肽1.2mg和利拉鲁肽1.8mg(.4minvs.2minvs.8min,P0.),延缓胃排空作用显著强于利拉鲁肽[4]。
参考文献
1.邵丙扬.按照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一组危险人群例的普查(RIAD-研究)[J].德国医学,,17(6):-.
2.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JournalofDiabetesItsComplications,,28(3):-.
4.DiabetesCare.,38(7):-.
4M编码:SACN.LIX.19.10.有效期至年3月
非广告用途,仅供相关医学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