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夫妻他们都是第一村医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17807.html

博山区白塔镇国家村,是一个有多人的大村。去年10月29日,村卫生室来了一位徐大夫,白大褂、蓝马甲。他有医术、有热情,短短几个月,就与乡亲们热络起来。同样是在白塔镇,小海眼村去年也来了一位大夫,女的,姓陈,同样是白大褂、蓝马甲,同样是接诊问诊、嘘寒问暖。

这两位大夫都是博山区派驻的第一村医,医院。与其他第一村医不同的是,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是一对夫妻。

从专科大夫到全科医生

为第一村医点赞的老人

徐大夫名叫徐茂林,医院耳鼻喉科大夫。3月15日,记者在国家村卫生室见到徐茂林时,他正为村里83岁的王大妈量血压。量完血压,他又叮嘱王大妈:“做菜少放盐,一天三顿饭有一顿主食吃米饭。”王大妈隔三差五来找徐茂林量血压、测血糖,她说:“这位徐大夫真好,有啥不明白的事,咋问也不烦。”

给王大妈量血压,只是徐茂林日常工作的一个片段。在农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率高,其他如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等常见病就更多了。徐茂林本来是耳鼻喉科大夫,来到村里天天面对的却是各种杂症,他一开始也有些不适应。徐茂林说:“在医院里就是看病,一天有时看八九十个病号,虽然累,但很单一。村里就不一样了,这里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

这一点陈晓华深有同感。陈晓华是医院口腔科大夫。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怎么办呢?陈晓华说:“提供一些常规医疗服务,我们是没问题的。但遇到专业性强的疑难杂症,我们就需要团队、医院强有力的支持了。”

陈晓华说的团队包括三部分。她和丈夫徐茂林是博山区第三批第一村医,这一批共有12人,各有所学、各有所长,他们首先组成一个团队,遇到问题相互帮忙。同时还有一个团队,医院的专家团队。比如,徐茂林和陈晓华所在的淄博市医院就有一个专家团队,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向专家请教、向专家求援。同时还有一个白衣战士分队,医院的年轻医生组成,这也是第一村医们的一个可靠后方。徐茂林入村不久,就遇到一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知道,这病不能耽搁,立即联系医院,直接进入相关科室治疗,省却了挂号、分诊等环节,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正是在接诊不同患者的过程中,在向不同专业的前辈、同行学习中,徐茂林和陈晓华不仅发挥各自专长,还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医疗救护专业技能,从单一的专科医生逐渐迈向样样在行的全科医生。

从治病救人到防病宣传

徐茂林、陈晓华与同一批的另外10名第一村医组成医疗分队,几乎每周都要开展联合义诊,义诊范围也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在的派驻村、覆盖村。义诊,不只是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医疗服务。徐茂林发现,与医疗服务同等重要的是保健常识和卫生政策的宣传普及。

最近几年,医疗政策带给老百姓的实惠越来越多,但在很多偏远山区,乡亲们对这些政策并不熟悉。徐茂林曾遇到一位糖尿病患者,天天注射胰岛素,还有其他并发症,但这位患者不敢入院治疗,因为高昂的费用让他头疼。徐茂林耐心地给他讲解,这属于慢性病,国家对慢性病治疗是有政策的,可以申请慢性病治疗,报销比例大,自己的负担就轻了。

在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徐茂林、陈晓华和其他第一村医在那里义诊时,曾遇到一位戴着助听器的老人。老人听力差,徐茂林看到老人的助听器时很惊讶。他说:“那个助听器早就不能用了,起不到任何效果,老人依然戴着,他没有能力换新的。”

像更换助听器这种服务,有些医疗器械厂家每年都有优惠活动,有时甚至免费更换。当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徐茂林说:“我见到那位老人的第一刻就想,一定帮他找到免费安装助听器的机会。实在找不到,自己花钱,也要为老人换个新的。”

除了卫生政策的宣传,徐茂林、陈晓华觉得,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也十分必要。比如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糖尿病的防控,除了坚持用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日常饮食。我们当地人有个习惯,面食摄入量较大,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会加重糖尿病。还有,口腔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每次义诊,徐茂林、陈晓华和队友们都把治病防病的常识做成明白纸,发给乡亲们。

陈晓华非常细心,她发现农村很多老人不识字,她就一字一句念给老人听,一点一点讲给他们,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预防疾病。

从医者本分到仁者情怀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是医生的天职。然而,担任第一村医,让徐茂林、陈晓华感触更深的还是需要带着一份情感走近父老乡亲。

驻村不久,徐茂林就发现不少贫困家庭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虽然是博山当地人,但徐茂林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农村了解不多。白塔镇一个村里有位老人,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没钱安装玻璃,即使冬天,也只是用报纸糊一下窗棂。徐医院领导反映,尽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有一位老人,照顾着30多岁的脑瘫儿子,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徐茂林第一次到这个家里就被深深震撼了。他说:“想象不到的贫困,我能做的就是按时去他们家,为母子量量血压、血糖,看他们有没有需要我做的事。”

在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义诊时,村里有一位老大爷,不善表达,但看了第一村医的服务,翘起大拇指点赞。

义诊测血糖时,陈晓华发现农村的老人手上皮肤格外厚,刺破取血都有些费力。第一村医的驻村时间是半年,还有一个多月,徐茂林、医院。陈晓华说:“我真的还想在农村多住一段时间,好在有我们的队友继续跟上。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任重道远。”

问起第一村医经历对以后工作有啥影响时,徐茂林说:“最主要还是从内心亲近这些患者。医院,也有累的时候、烦的时候,遇到那些唠叨个没完的患者和家属,有时很不耐烦。现在想想,人家当然希望医生能好好看,能多问几句,能问个明白,咱有什么资格不耐烦?咱得耐心给人讲清楚。”

徐茂林、陈晓华有一个儿子,今年上初二,在张店就读,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徐茂林、陈晓华忙完工作,每周总想回家陪陪儿子。有一次,陈晓华回家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儿子对她说:“妈妈,你即使一句话也不说,躺在那儿,我感觉心里就很踏实。”

看着懂事的儿子,陈晓华差点流出眼泪。她想,“孩子,妈妈本该多陪陪你,但还有更多病人等着妈妈和爸爸。等你长大了,就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忙碌了。”

(文/图记者伊茂林李慧娟)

责任编辑刘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zd/10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