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糖尿病患者用药的5个常见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门诊和查房过程中,听到了糖尿病病友们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其中有不少被很多病友们反复提起。

在这里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一解答。

1.降糖药为何不降糖了

任何口服降糖药都是“协助胰岛素降糖”,它们发挥降糖作用的前提是:患者自身还有一定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已衰竭,那么,任何口服降糖药都是无效的。

2.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能互换吗

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好改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用α-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不好改用二甲双胍,是否正确?

二甲双胍主要用来降低基础血糖,而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苹、卡博平)使碳水化合物消化的速度减缓,是用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的。所以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互换使用是概念错误。

3.在口服降糖药物中,DPP-4抑制剂是最安全的吗

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大致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以及新近问世的DPP-4抑制剂等。

磺脲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乳酸酸中毒、贫血、消化道反应等;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存在液体潴留和增加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那么,DPP-4抑制剂的安全性如何呢?

目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DPP-4抑制剂与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及胰腺炎之间的关系不大。但笔者认为这种新药应用于临床时间还不长,还需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再作定论。

4.所有的人都适合预混胰岛素吗

不能迎合病友“少注射几次”的愿望,而盲目地让所有人都使用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是将中效和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事先混合好的。它包括: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和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是用来降低基础血糖,而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是用来降低餐后血糖的。如果病友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控制不良时,就应采取强化治疗(即一日内多次注射速效胰岛素)。等血糖控制较平稳时,再考虑用预混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目前,有一日3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代替一日4次注射(3次短效和1次基础)的方法,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5.治疗方案多久调一次

降糖药物,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试用,逐渐增加剂量,等血糖达标后,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要继续维持,不能随意减量或停用。

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的药物积累作用一般需要3周左右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如果治疗方案不好的话,一般也应等3~4周调节一次。胰岛素可3~7天调节一次。

当胰岛B细胞因高糖抑制被缓解后,自身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所恢复,出现了低血糖,这时需逐渐减少外源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作者: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精品推荐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

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糖尿病一周专用食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l/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