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来源于《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一书》王英、聂文涛著。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儒医理论视角下的饮食管理究”(10YJCZH)基金资助,由天津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王英教授及著名中医糖尿病专家聂文涛共同著成。书中以儒医理论为视角,对常见谷物、蔬菜、坚果、浆果、肉食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对中国人常见的日常食物进行了考察,从食物结构与健康的角度梳理了中华民族的食物发展历史,由此得出结论:维护传统食物结构是预防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流行的根本所在。全书围绕经典中医文献《黄帝内经》中的健康理念,发觉了经过验证且符合历史传统的饮食管理方法。
糖尿病人刚开始发病时,常常表现为食欲旺盛;当诊断为糖尿病以后,进行人为干预;从而出现某种厌食倾向的人也大有人在。甚至吃东西有罪恶感产生。
大部分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不能让健康人继续健康的生活方式,肯定对糖尿病人健康的恢复是不利的。所以,食欲过于旺盛或者食欲过低,都不利于一般人的健康,当然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合理的调节食欲会有利于糖尿病康复。
一、食欲的中医学分析
(一)五脏各有所欲
《素问·藏气法时论》: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甘味泻之。
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要泻则用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主必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二)五脏各有所苦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三)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皇帝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四)对食物的嗜欲不同,生理意义不同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
天供给人们以五气。五味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地供给人们以五气以五味。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五)各种食物的所宜所禁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肾病禁甘,
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五谷之中,粳米味甘,麻味酸,大豆味咸,小麦味苦,黄黍味辛。
五果之中,枣味甘,李味酸,栗味咸,杏味苦,桃味辛。
五畜之中,牛肉味甘,犬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
五菜之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薤白味苦,葱味辛。
五色:黄色与甘味相适宜,青色与酸味相适宜,黑色与咸味相适宜,赤色与苦味相适宜,白色与辛味相适宜。凡此五种颜色,各有其相适宜的味道。
五宜:
脾脏有病的,宜食用粳米饭、牛肉、枣、葵菜;
心脏有病的,宜食用麦、羊肉、杏、薤白;
肾脏有病的,宜食用大豆、猪肉、栗子、豆叶;
肝脏有病的,宜食用麻籽、狗肉、李子、韭菜;
肺脏有病的,宜食用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肝病禁食辛味,心病禁食咸味,脾病禁食酸味,肾病禁食甘味,肺病禁食苦味。
二、节制食欲的途径
拥有正常的食欲,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但是,一些人出于对美食的追求,千方百计通过各种烹饪手段刺激食欲,结果造成了食欲的异常:食欲减退和食欲超强。
食欲超强,会造成进食量无法控制,继而出现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问题。
有效节制食欲,目的就是把食欲逐步调整到正常状态。
解除过强食欲的最好办法是建立起人体更好的兴奋点。
比如读书、下棋等活动来增加脑力劳动强度。
脑力劳动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都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体的兴奋点转移。
中医学总结人类活动经验后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导致食欲减退。因此,脑力劳动也要适度。
有效的体育锻炼也是改善食欲的好方法。
体育锻炼对食欲有双向调节作用。
一方面可以使食欲减退者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会使高强的食欲得到控制。
一般来说,人在剧烈运动之后的两三分钟内食欲会受到有效抑制,这是因为骨骼肌的兴奋使人体的储备能量开始动用,从而使血糖、血脂有所提升,这样就削弱了过强的食欲。
近年来,现代医学正在改变对患者主观感受的态度,或者说人的主观感受正在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体的各种感受都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变化,都是人体健康状况的表达方式。
1.糖尿病人要想恢复健康,不能简单地通过降低食欲和降低体重来达到目的。
2.节制食欲有二方面含义:一是防止食欲过于旺盛;而是防止食欲太低。一方面可以使食欲减退者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会使高强的食欲得到控制。
3.根据身体情况和食欲大小来合理选择食材,以达到合理进食。
4.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到,食物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要保持食物的相对多样性。
5.食欲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导致代谢问题。
6.调节食欲的方式有很多:用脑或转移注意力来调整食欲;减少过多的调味品的刺激;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