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

1

中医认识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称为“消渴”,中医学认为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先天不足,复加情志失调、郁火伤阴、饮食不节、房劳过度、津液亏损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

消渴的病位与五脏均有关系,主要与肺、脾、胃、肾阴虚有关,日久不愈,常导致五脏精血枯竭,阴阳俱衰及其多发病症的出现,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消渴病发,总的趋势是由上焦及中焦,进而至下焦。肝肾同源,均位下焦。虽有三消之不同,但因肺燥、胃热、肾阴虚三者常相互影响,故主次可有不同。

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症。

2

西医认识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致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等异常代谢所导致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1.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是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发病率的90%以上。其病理生理表现为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过去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大都偏大,其病通常缓慢。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症状可不典型。可因慢性并发症就医或体检发现。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脂血症、痛风等病症。

诊断要点:

(1)“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或不典型的中老年患者。

(2)血糖水平升高大糖尿病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FBS)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2hBS)11.1mmol/L。②无糖尿病症状,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FBS7.0mmol/L。

(3)免疫学抗凝体检查阴性,早期血浆C肽或胰岛素升高。

(4)排除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2

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占发病率的5%~10%,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过去亦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为发病早、起病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和微血管病并发症。

诊断要点:

(1)青少年或儿童患者,出现较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

(2)血糖监测达糖尿病诊断标准或酮体阳性。

(3)免疫学检查有下列抗体阳性: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羧基肽酶抗体。

3

雷火灸治疗

灸疗时注意随时去掉药灰,保持火头红火。

大椎、脾俞、肺俞、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患者坐立。

(1)点燃1支灸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距离大椎皮肤2cm,先行小螺旋灸法,每旋转10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压,把整个大椎熏红,深部组织熏热,再用雀啄法,距离皮肤1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压,共雀啄5壮;

(2)用小螺旋灸法,距离皮肤2~3cm,灸脾俞、肺俞、神阙、三阴交、足三里,每穴各灸8壮,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压。

(3)脾胃郁热,加灸中脘;肾阳不足,加灸关元。

糖尿病是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的疾病,与肺胃肾关系非常密切,但致病因素又与痰湿热邪密切关系。灸疗以化浊除热,扶正祛邪为治则。用雷火灸泻法,灸大椎,清热除湿;灸胰俞调理胰脏;肺俞养阴清肺;脾俞健脾利湿,益气统血;肾俞益肾固精;足阳明合穴足三里,益气生血;三阴交滋阴补肾。脾胃郁热加中脘宽胸除烦,清热散郁;灸肾俞,养阴平阳。肺、脾、胃、肾、脏腑、经络气血协调,胰经调和功能复健,病渐愈。(病情严重时要结合糖尿病内服药治疗。)

15

赞赏

长按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365cnbuytao.com/jbzd/2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