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分为消瘦型和肥胖型。
消瘦型糖尿病在中医称之为“消瘅”,主要是由于脏腑柔弱,加以七情所伤,导致脾虚胃热,出现消瘦、心烦易怒、多饮、多食,其证候演变,热伤气阴则见消渴,热伤血络则见血管并发症,故治以清热健脾,兼重滋阴,临床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减。
肥胖型糖尿病在中医称之为“脾瘅”,主要是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和久坐,形成中满,从而损伤脾胃,导致枢机不利,大气不转,进而化热、化湿、化痰、化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大便坚和肥胖。其证候演变,肝胃郁热则见肥胖,2型糖尿病;肝胆火盛则见代谢性高血压病;浊入血脉、膏聚脏腑则见血脂异常、脂肪肝;湿热下注则见痛风;久则湿浊瘀毒胶结导致脉络瘀闭、多脏受损,则中风、胸痹、目盲、肾劳、脱疽变证百出。故治以清为主,并可据病灵活运用清降、清化、清利、清补等法,并兼以活血通络。
我科根据上述见解,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平脉辨证,以经方为主,在《黄帝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理论指导下,采用苦酸治甜、开郁清热、调理肠胃、补虚泻实、调补虚损、活血通络治疗原则,并内外兼用,充分应用艾灸、推拿按摩、中药湿敷、中药塌渍、中药熏洗、中药贴敷及中药离子导入等多位一体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显著疗效。
1、标本兼顾,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整体调节,诸多靶点相互联动起效
3、疗效稳定,有效遏制或减缓并发症;副作用少,全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药食同源,弥补身体偏差症候;非药物治疗,体现综合调节;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发挥纠偏中和效能,对于相关指标(血脂、血黏度、微循环、抗氧化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重视中医预防学,实施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治未病”的一级预防---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且肥胖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早发冠心病者等,应“见微知著、防患未然”,遵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预防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人群上升趋势,减轻社会负担。“救其萌芽”的二级预防---对无症状糖尿病及糖耐量降低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称为二级预防。“救其萌芽”应向病人介绍中医养生术,干预措施为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加强足部护理,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之。“肝病实脾”的三级预防---针对已患糖尿病的病人,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称为三级预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来杜绝其转变,是治本病。将中医的养生、运气、体质学说综合起来,为每一位糖尿病人制订适合个体的全方位保健计划,指导其实施,遏制糖尿病的发展。
赵建红:科主任,主任医师电话
医院内二科主任,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优秀中医,师承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河北省第一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会员。在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肿瘤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平脉辨证诊治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