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64650.html引言: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日益发达,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医学技术。可是,正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享受着各种美味佳肴的味蕾刺激时,一个巨大的阴影已经悄悄飘到我们的头顶上,把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拉向痛苦的深渊边缘。这个阴影就是糖尿病,一个现代医学还没办法根治的病。在人们的印象里,糖尿病离大家很远,可是统计数据几乎令人窒息: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年数据)达到了10%-11%!而血糖指标超过正常值,又还没达到糖尿病程度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而在这个人群当中,每年从糖尿病前期,变成真正糖尿病的比例也高达10%-20%!一、什么是糖尿病从数据上来说,人体正常的空腹血糖值在4.0-6.1毫摩尔/升,正常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不超过7.8毫摩尔/升;而偏高的人体空腹血糖值为7.0毫摩尔/升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超过11.1毫摩尔/升。只要连续两次检验结果都显示血糖指标超过上述偏高的数值,就基本可以在临床上诊断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为遗传性因素造成,2型为后天性因素造成。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0%;1型糖尿病约占5%;其他类型仅占0.7%;妊娠期糖尿病约4.3%。患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的是指体力和体重下降。概括来讲,一般糖尿病患者可能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常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总觉得饿;餐前低血糖,视线模糊,耐力减退,体力下降,皮肤瘙痒,伤口久不愈合;皮肤反复感染,异常排汗,手脚麻木,四肢疼痛、肌肉痉挛,男子出现阳痿等。我们也要看到,更多人几乎感知不到糖尿病的发生和存在,他们会觉得自己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可是一旦察觉的时候,对身体的伤害往往就已经不可逆转了。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非常高。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其他因素如家族遗传史,也会影响到糖尿病的发生。超重且腹型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不过,也有不少医生提出,糖尿病的正确名字应该叫做胰岛素内分泌紊乱症,因为长期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有可能先于肥胖发生(说人话就是,瘦子也可能得糖尿病,得病后变胖)。人吃下食物之后,营养必须通过肠道吸收,能量一方面直接进入血液,这样一来人体的血糖指数就会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多余的糖元以肝糖元的形式暂时储存在肝脏。每当食物进入小肠后,人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叫“胰高糖素样多肽”的物质(与小肠分解吸收淀粉同时产生),发出明显的信号,促进胰腺开始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且作用时间只有5-15分钟。健康的人会通过由胰岛素发出指令,将血液中的糖元(能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供应细胞新陈代谢的使用,从而消耗掉血液中的糖元,使人体维持血糖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参与有氧呼吸的功能;如果将细胞比喻成士兵,糖元比喻成粮草,胰岛素的作用则类似于发粮官。而当人体因没有及时进食,血糖值下降时,胰腺则会分泌与胰岛素相对抗的胰高血糖素,起着增加血糖的作用,从而将贮存在肝脏的肝糖元分解,输送到全身,也维持了人体的血糖值处于稳定状态。所谓低血糖(医学上把空腹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称为低血糖),则是当肝糖元都不足以支撑人体所需的时候,血糖值下降到了正常值以下,容易出现休克等危险情况。很多人由于长期胡吃海喝,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过剩,引发了脂肪肝等情况,造成肝脏储存肝糖元的能力大大下降;糖元直接进入了血液,大大加重了胰腺的负担,久而久之,胰腺功能出现了异常,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出现不足,进而出现细胞的胰岛素缺乏或抵抗,从而引发2型糖尿病。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糖尿病本身并没有十分可怕,然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是多得吓人的并发症。由于高血糖的随着血液流动,影响是全身性的,遍及每一根毛细血管,每一个器官,所以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可引发并发症最多的疾病,可达一百多种。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必须早期识别、早期治疗;细菌真菌感染率比正常人高3-5倍,且难以控制,尤其是外伤感染,极难痊愈;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肾脏病变引发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危及生命;神经病变引发肢体感觉障碍、麻木,下肢软弱无力,起立行走困难,上肢不能高举等众多问题,甚至出现瘫痪和肌肉萎缩;眼病变引起白内障,视力模糊,甚而失明。如果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胎儿影响大,而且对妈妈也会产生影响,如果放任不管,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在3-5年后逐步转变为慢性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除了大家熟知的高血糖,也会出现因为胰岛素作用的不规律性,造成低血糖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大汗、饥饿、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抖、心悸等症状。如果一旦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甚至会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和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情况,情况严重的出现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四、糖尿病的预防和前期干预近年来,糖尿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二三十岁工作压力大、上班的职场白领人士,更是成了糖尿病高发的“重灾区”。造成大多数人无法及时得知自己已经面临糖尿病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很多人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加上还年轻,从而无从得知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高风险之中。大量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肾脏病变以及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前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二、常规的体检,检测到的血糖值基本都是空腹血糖值,而事实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同样重要。大家看到体检数据都不错,反而走进了误区,甚至错过了确诊糖尿病的最佳时机。由于血糖值是波动的,必须连续两次检测空腹/餐后血糖值,或一次空腹、一次餐后血糖值,才比较准确。糖尿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多数糖尿病人都属于2型,也就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一旦成为糖尿病患者,则不存在治疗疗程的问题,因为基本上需要进行终身干预和治疗。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的患病机率减少一半;如果再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则更可减少70%-80%的得病机率。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必须从两大方面进行积极干预:一、调整饮食习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饮食习惯,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1、摄取适当热量,多食以升糖指数慢的食物,如各种豆类,鲜牛奶等;2、营养要全面均衡,减少精米精面摄入,增加粗粮的比例;3、注意种类饮食之间的比例,不宜高糖高盐高油,多摄入绿色蔬菜,控制肉类和淀粉类摄入。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国际上通行的体重标准指数是BMI指数(BodyMassIndex),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所得数值,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例如,一个人身高公分,体重80公斤,那么他的BMI指数为80÷(1.75×1.75)=26.12;高于18.5-23.99的标准值,属于过重的范围。配合每天适量的运动,将体重降低到标准的区间内,可以有效逆转血糖偏高异常的情况,并阻断并发症的积累发展。五、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人们常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这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人近20年来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饮食习惯变化巨大:无肉不欢,无辣不欢,重油重盐,不爱蔬菜水果……所谓病从口入,糖尿病也算是“实至名归”。得了糖尿病,相当于从此在身上背着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的定时炸弹:一百多种并发症,随时可能发作,病情可大可小,可缓可急。据有关统计数字,多数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偏高。而对于糖尿病人,商业保险基本上是拒保健康类险种的;如果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一大笔医疗基金,还是乖乖地“管住嘴、迈开腿”吧。不知阁下以为如何?参考文献及医学资料来源: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维纲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四、医院眼科眼底激光中心主任齐慧君五、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六、医学百科相关词条嵘哥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