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更新了年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声明。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于年公布草案,年首次正式发布,此后每年更新。
此次,方案引用了新证据,对于生活方式优化、肥胖患者管理、血糖控制目标、降糖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分层治疗、联合治疗以及血糖评估监测等方面给出了意见。(EndocrPract.,24:91)
”十大管理原则
01生活方式优化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均至关重要,其内容应涉及多方面且具有持续性,并需要整个糖尿病团队的参与。但必需的药物治疗不应因此而延迟,可同时启动并根据生活方式改善的效果进行调整。
02
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考虑减重。减重治疗应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低热量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及行为干预),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减肥药。
03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设置。在保证安全性及患者可负担的情况下,最好将HbA1c水平控制在≤6.5%。血糖控制目标涵盖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两方面,通过自我血糖监测测定。
04
降糖治疗应根据患者及药物本身特性个体化选择,需考虑药物降糖疗效、作用机制、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及其他不良反应、耐受性、应用的方便性、可能的依从性、成本、对心/肾/肝的影响等因素。治疗方案应尽量简化以提高依从性。
05
应尽量降低严重/非严重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风险,因为这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及成本,降低体重增加风险还对患者长期健康意义重大。
06
糖尿病诊疗中,购买药物仅占总成本的一小部分,还包括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监测需求和风险管理相关成本。因此,药物选择应优先考虑安全性和疗效,而非成本。
07
基于患者初始HbA1c水平进行分层治疗。
08
患者常需要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时应选择机制互补的药物。
09
综合管理应包括血脂、血压管理和相关并发症治疗。
10
在患者血糖未稳定之前应经常(如每3个月)进行治疗评估,包括HbA1c、自我血糖监测记录(空腹及餐后)或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确诊或疑似低血糖事件、血脂、血压、不良事件(体重增加、体液潴留、肝肾损害或心血管病)、合并症、相关实验室数据、伴随用药、糖尿病并发症及影响患者诊疗的社会心理因素等。患者血糖达标后可减少监测频率。
来源医师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