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的美国数据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第六大致死疾病。致死的风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出现比率约为同龄健康人群的2倍。2/3糖尿病患者致死的原因是糖尿病所继发的大血管的病变,比如心脏疾病或者中风。
当然,其继发的微血管的病变包括患者的神经系统、肾脏的改变、以及眼部的病变,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风险,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同时,患者长期血糖水平控制较差会导致DR的发生。因此,我们很需要DR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疾病进展和致盲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1、DR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
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元凶是慢性的高血糖症状,导致了血管功能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继发水肿的产生。
血管的紧张度会随着高血糖而降低,导致血压的升高。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发生,会引起基底膜的增厚,进一步导致阻塞和缺血改变。异常的新生血管也非常容易出血。这些病理生理的改变可以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DR提供基础证据。
其中DR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的减少,视网膜以及玻璃体出血,视力的降低,并且最终的致盲表现。
2、DR的流行病学?
至年,DR已成为所有的致盲眼病中第3大致盲疾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50%,青光眼为18%,DR为17%。
其实,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了DR改变。大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前20年就会继发DR。大约40%的≥40岁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有DR发生,并且这些患者的20%都有视力的严重损害。≥50岁的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风险是同龄健康人群的2倍。
3、DR疾病如何进展?
DR疾病开始为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的出现,并且逐渐进展为中度和重度NPDR,当有新生血管形成是时疾病已进展为PDR阶段。
在ETDRS的研究中,根据散瞳后眼底检查下的眼底改变进行严重分级,是否在一个现象或者多个象限中出现微血管瘤(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硬渗,出血以及异常出血等眼底改变,并赋予数值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比如重度NPDR可以定义为四个象限中,每个象限严重的网膜内出血,至少两个象限出现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或者至少一个象限的中重度视网膜内微血管的异常,并以数值“53”代表严重的等级,如下表格。
4、患者不同阶段的症状体征有哪些呢?
NPDR早期可能是无症状的,所以降低了筛查和早期探查的需求;也可能出现视力的模糊,并且伴有高血糖症。飞蚊症、中央或外周视力丧失、闪光;色觉发生改变并出现蓝/黄色盲。
PDR阶段会出现视觉模糊;漂浮物,中央视力或者外周视力的丢失,闪光感;发病通常更加迅速,视力模糊的程度要比NPDR更为严重。眼底检查下火焰状的网膜内出血较为普遍。
5、DME的病程进展?
DME可以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任何阶段。DME的特点是视网膜内液体积聚于黄斑区,并且出现视网膜的增厚,因此逐渐导致视力的模糊以及视物变形扭曲。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黄斑水肿的症状要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比例要比1型更低。
6、DR引起致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DR致盲的三大元凶:黄斑缺血,视网膜以及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
黄斑缺血导致光感受器细胞缺氧和坏死,但这个过程很慢。因此如果早期干预和及时的治疗,患者预后是很好的,但是如果由于缺血而导致血管的阻塞,那么预后是较差的。
视网膜以及玻璃体出血,会使视力模糊。这个情况可能会突然的发生或者瞬间的吸收,但如果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视力的永久丧失。
视网膜脱离可能会突然出现。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视力的永久丧失。
综上所述,DR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疾病的病程是不断进展的,并且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同时DR出现的黄斑缺血,视网膜以及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也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
C.M.Morello()Etiologyandnaturalhistoryofdiabeticretinopathy:Anoverview.AmJHealth-SystPharm:64(12).
Theeffectofintensivediabetestreatmentontheprogressionofdiabeticretinopathyi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The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ArchOphthalmol.;:36–51.
本账号/本篇内容仅用于专业医学人士信息交流目的
MCC批号LUC有效期-08-25,过期资料,视同作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