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zherpaint.com/m/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也是甲辰龙年的元宵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元宵节的相关民俗和养生内容。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古代,元宵被看作是吉日,汉武帝时,正式把正月十五定为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这一天称“上元”,所以元宵节又叫作“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年冬天,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问其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有见过家人。每到冬季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决定想办法一定让她和家人团聚。
有一天,东方朔出宫,街上不少人拿着“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灵机一动,就告诉他们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城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于是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禀报皇上。汉武帝看到“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消夜”的红帖,心中大惊,连忙召见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他装模作样地思索一会,就告诉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
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另外,还要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到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信以为真,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借此机会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京城热闹当晚,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过元宵节吃的元宵也叫“汤团”或“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元宵(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只是南北方的做法有一定的不同。南方人做“汤圆”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进去团圆;北方人做“元宵”,是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从种类上分,元宵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元宵的大小各地也不一样,有的大者如核桃,有的小者若黄豆。
元宵作为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悠悠走过千年历程之后,承载给现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美食的享受,更有着营养价值方面的思考。
元宵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铁、钙、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同时它常用的馅料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比如山楂芝麻、核桃、花生等,所含的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因此,传统医学历来都将元宵视为可健脾、补虚、调血、开胃之食。
现代营养学的分析也进一步证实元宵含有充足的能量、糖分、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质等,在改善人们口感的同时,为人体带来多种必需的营养素。
然而,元宵虽好,也不可贪食。这是因为,糯米制成元宵后虽然滑腻可口,但不易被肠胃消化,进食大量元宵后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胃肠不适、腹胀、烧心等症状的出现。《本草纲目》中记载说“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大病初愈者,食用元宵要适量。
#元宵节#